老“黃牛”自己無票出行
當“黃牛”把身份證遞返回來的時候,胡玉明難掩心頭失望。他拿著身份證,十分無奈。三天前,他把身份證交給“黃牛”,沒想到最后“黃牛”給他的答復卻是:“我們也買不到票”。
就在胡玉明為了火車票焦慮時,曾經的“老黃牛”黃亮更是煩躁不已—自己出行的票都還沒有著落。作為一名有著八年“工齡”的“老黃牛”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諷刺。
今年春運,隨著火車票實名制的全面實施以及電話訂票和網絡購票等舉措的推出,“黃牛”的生存空間突然被壓縮到小得不能再小了。
銷售渠道被堵
黃亮表示,以前“火車票網”、“趕集網”和“58同城”等網站上的火車票轉讓版塊,是他們招攬客源的主要渠道。他們常常會在上面假裝發布一些火車票轉讓信息。“實際上大家都明白,所謂轉讓,就是賣高價票。”黃亮說,在上面買票的人對此往往也都心照不宣。
但今年春運,當黃亮準備再重操舊業時,發現原來的那些搶票招術都不靈了。實行了實名制之后,火車票不僅很難搶,即便搶到了也很難轉讓。因為很多車次取票、驗票、上車都需要查驗身份證。
而“火車票網”、“趕集網”和“58同城”等前兩年他們銷售火車票的主要渠道,也全都關閉,幾乎斷絕了獲取需購票旅客信息的渠道。
黃亮只好金盆洗手。然而,更諷刺的是,如上文所述,他窮盡了所有手段,今年他連自己出行的車票也沒能買到。無可奈何之下,他打電話給以前相熟的兩位黃牛朋友。對方的回答跟他自己的經歷一樣:“今年沒法做。我們也都沒再做了。”
黃牛相約吃了散伙飯
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和往年一樣,背著大包小包的旅客從四面八方涌來,廣場上人流涌動。但由于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網絡訂票,售票廳沒有了往年的爆棚景象。
在售票廳各個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那些東張西望伺機出手的“黃牛”的蹤影也比往年少了很多。曾在兩大火車站售票廳執勤的鐵警也深有感觸:今年真清靜。
在兩大火車站檢票口,一些旅客沒帶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件號碼與火車票上的不符,都被攔了下來。有的只好到公安制證窗口去辦臨時身份證件。
“這票我丈夫用他的身份證幫我買的,能改成我的號不?”一位女士問鐵警。
“幫您訂票應該用您的身份證,用他的身份證,那得先退票再重新買票了。”鐵警說。
對于一些旅客來說,新的購票退票辦法確有不便之處,他們要開始適應。而從另一方面來講,“黃牛”則更難于適應這樣的生存環境—賣給旅客的票可能無法過關,退票又可能吃“閉門羹”,賠本的買賣當然不能做了。
鐵警上門訪問一個以前被拘過的“黃牛”。對方嘆了口氣道:“都實名制了,還有法兒干嗎?這不,我攢了錢,已經買了輛車,現在跑運輸了!”
據說,在北京西站,一些相互熟識的“黃牛”已經吃了“散伙飯”,之后就再也沒有露面。問認識他們的小商販,小販說,有的去新發地批發市場進貨,改賣時令菜了,有的改賣大餅了,還有的重操舊業,去汽車站當起了“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