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月
【摘要】重要性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在會計核算領域中的體現。合并報表編制過程繁復、數據量大,重要性原則的運用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合并報表的編制效率和時效性。本文主要介紹重要性原則在合并報表編制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重要性合并報表運用
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投資者決策、完善資本市場以及市場經濟秩序等重大問題,企業會計準則將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要求,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則作為會計信息應具備的輔助質量要求,對首要質量要求進行補充和完善,尤其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項進行處理時,需要根據這些輔助質量要求把握處理原則。重要性原則作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之一,也是成本效益原則在會計領域的重要體現。本文主要論述在合并報表編制中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一、重要性原則的含義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一般來說,在會計核算過程中,視交易和事項重要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處理原則,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有較大影響,并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予以處理,并在財務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的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會導致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則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二、重要性的判斷標準
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會計信息省略或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此做出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企業應根據具體環境下交易或事項的金額和性質兩個方面來判斷:從性質來講,即一項交易或事項只要發生,就會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交易或事項就是重要的;從金額來說,即一項交易或事項發生的頻率如果比較小,金額不大,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是發生的次數比較多,累積到一定金額時也會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此時則認為其具有重要性。
三、重要性原則在合并報表編制中的運用
對于合并范圍廣的集團企業,合并報表編制過程繁復,數據量大,重要性原則的運用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合并報表的編制效率和時效性。
(一)關于合并范圍子公司期初數調整問題
對于編制合并報表的集團來說,子公司如果期初數有調整,那么合并報表的期初數一般也需要相應調整,簡單的調整可以直接在上一年度合并報表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但如果調整的單位多,則很可能導致需要根據子公司的期初數重新編制期初合并報表,這無疑增加了合并報表編制的工作量。其實,子公司的一些期初數調整對子公司單體報表來說可能是重要的,需要調整的,但是對于集團大合并報表來說卻是影響極小,不重要的。這種情況下,母公司可以從合并報表的整體重要性角度來考慮,對合并報表影響不大的期初數調整可以忽略。
(二)關于內部債權債務抵消的問題
內部債權債務的抵消包括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應收票據與應付票據、預付賬款與預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與其他應付款等項目一一進行抵消。這要求集團內各公司之間往來賬務清晰,賬務處理相同,且能做到定期對賬。但實務中由于雙方入賬時間和賬務處理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雙方掛賬的期末余額未必相等,或者掛賬科目也不一定相同,加上合并報表范圍廣,各公司之前往來量大,要逐項核對抵消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此時,重要性原則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合并效率。只要能保證最終合并報表不重復反映債權債務,那就不必局限于各項目一一對應抵消。在實務操作中,可以將集團內各公司間的應收應付等債權和債務期末余額按借、貸方分別列示,匯總各項目的合計數,作相反方向的抵消分錄,如果借貸方余額相等,則可以完全抵消內部債權債務,如果借貸方余額有差異,則要視差異金額大小來判斷是否需要調整,若差額較小,對合并報表的真實性沒有影響,則可按較小金額或較大金額進行抵消;若差異較大,則繼續核對內部往來,查找原因,減小差異后再行抵消。
(三)關于內部交易抵消的問題
集團內部公司之間發生的商品或勞務購銷差價產生的存貨價值中未實現內部利潤根據準則是需要抵消的,對于內部購銷業務較多、存貨項目多的集團來說,要根據各項存貨的毛利率計算出需抵消金額,此項工作量是比較大的,從重要性角度看,如果發生購銷業務的公司在生產和銷售上沒有上下游依賴關系,他們之間的銷售差價較小,金額影響不重大,對集團公司的經營成果影響很小時,可以忽略存貨的未實現內部利潤,將收入和成本直接抵消。
集團內部固定資產的購銷交易,除了原值需要抵消外,還需在固定資產的整個使用該期間內進行折舊的分期抵消。一般企業內部購銷固定資產所形成的內部利潤金額不會很大,且固定資產使用期內各期分攤的折舊金額更小,通常對整個集團的經營成果影響是較小的。而且在實務操作中,由于各項固定資產使用期限不同,記錄可能遺漏、資產價值可能發生變動、編制合并報表的人員可能更換,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各期遞延抵消調整的難度。按照重要性原則,對于這些內部利潤較小的固定資產購銷,其抵消可以從簡處理,在對合并報表沒有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可以一次性將折舊額全部抵消,或者設定一個綜合的折舊年限,在此年限內分期抵消。
(四)關于利息資本化抵消等問題
一些集團公司如果存在內部銀行(財務公司)或結算中心的,有較多內部資金借貸業務,那么可能會存在內部銀行的利息收入需要與另一家公司的在建工程利息資本化抵消的問題。通常當年利息收入與在建工程抵消后,每年都需要遞延抵消,在建工程轉固后還需要進行折舊的抵消,如此操作在實務中是十分繁復的,因此根據重要性原則,對于金額較小的利息資本化業務,可以忽略不予抵消。
(五)關于現金流量表的抵消問題
現金流量表的抵消在合并報表抵消中相對簡單,一般集團內各公司間的現金流量往來都是能夠核對一致的。但是與內部債權債務抵消存在同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公司間記錄的項目可能不是一一對應的。此時可以采取債權債務抵消類似的方法,即將現金流入和流出分別記錄后匯總抵消,流入和流出無差異的表示能夠完全抵消,有差異的則區分金額大小,重新核對內部現金流往來后再予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