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宇
摘 要:農業產業化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途徑,如何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當前應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應通過加大金融機構的支農力度、規范民間金融、完善貸款擔保體系等措施,積極改善農業產業化的金融環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措施
中圖分類號:F830.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2-0032-02
農業產業化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途徑,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之一。 本文主要根據河北省保定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情況, 來探索如何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保定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提出,保定市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111”行動計劃,重點扶持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導產業和乳品、肉類、糧油、果品、蔬菜五大加工業中品牌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有力地促進了保定市農村經濟發展。保定市在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引進投資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目前,全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效益明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帶,為保定融入京津,服務京津,努力建成面向北京、 天津的綠色農副產品大市場提供了良好機遇。
2009年,保定市共確定“111行動計劃”項目248個, 總投資117.6億元,2009年完成投資49.6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新開工項目104個,竣工項目9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0個; 全市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03家,2009年固定資產總額達到73.7億元,完成銷售收入140.2億元(其中34家省級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6.1億元), 產品出口總額1.16億美元。
2010年, 保定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產總額達53.3億元,同比增長14.6%;銷售額達52億元,同比增長15.5%; 出口額達6804萬美元, 同比增長12.8%;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帶動農戶達67.4萬戶,同比增長8%。
2011年,保定市各縣(市、區)共確定農業產業化項目216個,總投資184.8億元,其中,總投資超億元的大項目53個。
目前, 全市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03家,帶動了農業化組織程度的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增強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但從整體來看,全市農業產業化程度仍然較低, 農業產業化組織的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還很弱。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金融約束
1. 金融機構支持乏力。 農業發展銀行主要辦理由國務院確定, 中國人民銀行安排資金并由財政予以貼息的糧食、棉花、油料、豬肉、食糖等政策性金融業務,在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尚力不從心;幾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戰略重心均在城市, 縣域網點功能萎縮,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的網點不多,規模小,它們對農業產業化支持所發揮的作用不大;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 盡管在不斷加大支農力度,但由于資金有限,很難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多以服務城市為宗旨,在農業產業方面難有作為。另外,種養業的自然風險高,也嚴重影響著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入。
2.民間融資渠道不規范。民間融資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在銀行信貸資金缺位的情況下,民間借貸對一些龍頭企業的資金支持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但是,民間借貸來源分散、金額小,且缺乏制度規范,不能成為可靠的融資渠道。
3. 農業企業難以上市融資。目前,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上,能夠利用股票和債券融資的涉農企業很少。目前,我國上市的農業龍頭企業有70家左右,但籌資數額比較少,所占比例偏低,而且部分上市龍頭企業的經營領域已經脫離了農業和農村經濟。 截至2011年, 保定市有16家上市企業, 沒有一家涉農企業。 目前的農業類上市公司, 由于盈利能力普遍較低,凈資產收益率往往達不到再融資的條件要求,再融資能力較低。
4. 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 目前的農業企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處于創業成長期,面臨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很難獲得信用擔保機構的融資擔保,使融資難的問題較其他中小企業更為嚴重。
三、改善農業產業化金融環境的對策
1. 農村金融機構應適當調整經營重心。 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惟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 應在現有經營范圍的基礎上把業務重心逐步轉移到支持農業開發和農業產業化方面。 農村信用社及各商業銀行不僅要從自身經濟利益角度去挖掘和支持農業企業中的優質客戶, 還應從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
2. 加強對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產業化的政策引導。主要是應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及制定專門的呆賬處理辦法等政策措施,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企業的支持力度。
3.規范民間融資行為。建立在血緣、親緣、地緣等社會關系基礎上的民間融資, 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農業產業化倚重的融資渠道之一。 應當加強對民間融資的規范、 引導和監管,在厘清非法與合法界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民間金融的積極作用。
4. 積極改善農業企業的資本市場環境。 一是鼓勵優勢企業并購小企業和弱勢企業, 實現企業之間的資產重組和產權交易,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盤活資金,擴大龍頭企業經營規模,滿足企業的規模擴張需求。二是推進龍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明確產權關系,建立規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上市打好基礎。三是重點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 為龍頭企業進行資本市場運作和盤活農業經營性資產提供條件。四是建立農業產業化投資基金,對龍頭企業和具有市場潛力的產業化項目進行股權等形式的投資, 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
5.完善農業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一是對各擔保公司向農業產業化企業的貸款提供信用擔保給予政策支持。二是整合縣級擔保資源,擴大擔保能力。三是促進銀保合作。 對現有擔保機構, 只要資本金到位,人員素質好,管理制度健全,銀行都應與其簽訂合作協議。 信用擔保機構可以選擇協作銀行并進行授信管理,與協作銀行明確保證責任形式、擔保資金的放大倍數、擔保范圍、責任分擔比例等內容后,由擔保機構將擔保資金存入協作銀行, 在企業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時, 由銀行自主決定是否發放擔保貸款,貸款損失按責任分攤比例分擔。
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持。 面對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應積極尋求農村金融與農業產業化的最佳結合點,要努力形成政策性融資與商業性融資相結合,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相協調的多元化資金服務體系以及完善的擔保制度,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綱,齊名明. 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J]. 社會科學戰線,2010(5).
[2]林雅娜. 農村金融改革現狀與前景分析[J]. 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7).
[6]曲芳芳,劉濤. 完善河北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探討[J]. 河北金融,2010(8).
(責任編輯:郄彥平;校對: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