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芳
【摘 要】 以達州市加速向低碳化發展為研究背景,探索達州實施低碳戰略的有效路徑?;谟绊憣嵤┑吞紤鹇缘年P聯性因素視角,針對達州在低碳戰略進程中如何實現經濟增長和創新低碳技術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低碳社會、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并形成有利于低碳戰略的制度環境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低碳戰略 低碳經濟關聯性因素
低碳戰略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社會發展新模式,是產業轉型和產業機遇的生態化創新策略。達州現階段的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特征,以及日益凸顯的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都對實施低碳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達州實施低碳戰略的必要性
1.氣候變暖背景下,低碳戰略成為達州應對氣候挑戰的必然選擇。達州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處于加速推進的階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長,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帶來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生產、消費和流通等領域都處于高碳經濟的狀況,給達州氣候帶來了嚴重威脅。面對這樣嚴峻的挑戰,低碳戰略成為達州應對氣候挑戰的必然選擇。
2.低碳戰略日益成為達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經過十多年西部大開發戰略,達州資源開發和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構建完善了以煤-電-冶-化-建為主鏈條的工業體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達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資源來推動,導致能源、資源、環境壓力,為我們提供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生產力,實現節能減排的機遇。
3.低碳戰略是達州經濟社會與資源約束矛盾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達州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進程中,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以經濟的快速發展,希望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另一方面,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產業又不可避免地帶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西部大開發十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已經傳遞出了一個明顯的信號:資源供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需要,資源壓力不斷增大。
二、達州實施低碳戰略的可能路徑
面對“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欠發達”的客觀市情,與兄弟市州特別是東部發達地區相比,達州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十二五”期間區域發展競爭必將更加激烈,達州發展低碳戰略必將面臨更多挑戰。針對提到的問題,借鑒低碳戰略的實踐經驗,達州實施低碳戰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經濟增長
1.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低碳戰略指導下,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化。達州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化應努力做好三次產業低碳化轉型工作。首先,大力發展低碳農業,降低農業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達州作為川東農業大市,而現代農業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礎之上的“石油農業”,化肥和農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已經被認識,現代農業甚至可以稱之為 “高碳農業”。其次,發展低碳工業,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堅持達州工業主導地位,為建設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為重點,以“資源開發高效化、園區布局規?;?、產業集群化、產品鏈條化”為方向,不斷壯大延伸煤電冶化建產業鏈,加快打造一批年產值超百億、五十億的工業“旗艦”。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循環經濟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型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再其次,發展低碳服務業。要實現達州第三產業低碳化道路,應大力發展能耗低、增加值率高的低碳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物流、商務服務、金融保險等,以及低碳民生性服務業,比如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等;其次結合地方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達州的能源結構主要為煤、石油、天然氣,而這三種能源的含碳量都相對較高,就目前達州發展現實來看,以煤、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所以能源低碳化與效率提高變得非常重要。主要可行路徑:第一,大力實施煤炭凈化技術及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加快能源消費從傳統煤炭為主向現代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結構轉變,減少煤炭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第二,重點加強建筑、交通兩大耗能領域的低碳能源利用。一是節能減排做到低碳;二是理念體系化,用“低碳化”的理念予以改造和優化;三是綜合性減碳,既包含技術性減碳,也包括結構性減碳,還包括制度性減碳;既包括“供給”或“生產”方面的減碳,也包括“需求”或“消費”方面的減碳。第三,大力發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逐步改變能源結構過分依賴煤炭的局面,形成以煤炭為主體、石油天然氣、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核能等各種低碳或無碳的綠色能源,逐步提高這些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
(二)創新發展低碳技術
實行低碳戰略模式,能源消耗將以清潔低碳的能源為主。根據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達州也在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目前達州在新興產業領域,主要涉及清潔能源汽車和新材料,其它領域比如節能環保等嚴格地說只處于應用范疇。主要做法:依托天然氣能源,達州將成為未來我國舉足輕重的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按照“核心企業-產品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以增強達州市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充分挖掘達州盛產天然氣及豐富鹽鹵等資源優勢,以天然氣、磷硫化工為龍頭,以合成氣、煤焦化工、乙炔為先導,以乙炔制聚氯乙烯、甲醇制烯烴、合成氨及其深加工為重點,以拓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為特色,在充分發揮和依托產業區發展基礎的同時,實現有機化工與無機化工的有機銜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發展低碳、循環經濟;以上下游一體化的方式,通過深度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形成有機化工、合成材料、精細化工和無機化工相結合的、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的、以多種資源轉化為鮮明特色的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
(三)社會人文方面:構建低碳社會,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1.大力推進達州低碳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低碳社會。大力推進達州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提升發展保障能力。主要體現在:工業方面,高效率的生產和能源利用;能源結構方面,可再生能源生產將占據相當高比例;交通方面,加快建設綜合低碳交通樞紐,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車和步行;建筑方面,辦公建筑與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節能材料以及節能建造方式;加強低碳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渠江流域綜合規劃和防洪規劃;加強低碳能源信息設施建設。
2.培育全民低碳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體現人們的一種心境、一種價值、一種文化。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低碳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生產環節降低,流通環節降低碳資源的污染,消費環節降低對碳資源的依賴,從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把低碳變為全社會的主流意識。通過各種渠道推廣普及低碳知識、低碳理念等,倡導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合理適度的消費模式,營造節能減碳的社會風尚;通過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形成經濟模式轉換“倒逼機制”的革命性力量;通過公民按照低碳經濟的理念消費低碳商品和服務,做到消費過程低碳化、自覺抵制浪費和破壞環境的消費行為,推進企業低碳生產和低碳商品的供給;通過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引導人們逐步形成低碳消費觀念及習慣,形成群眾參與機制。
(四)制度環境
政府是低碳戰略的強力推動者和倡導者,推行低碳、綠色經濟需要政府主導,包括制定長遠的指導戰略,建立低碳排放等標準,并結合達州現階段性經濟發展規律現狀,制定符合達州地方特色的低碳立法推動低碳戰略發展。
1.建立健全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制度保障能力。研究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法”,并在能源、節能、農業、林業、水資源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中,增加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內容。研究適時征收碳稅或采用其他財政、稅收、市場手段和措施,逐步完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
2.擴大資源征稅范圍。擴大資源稅征稅范圍,將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等納入資源稅征收范圍。同時,改革資源稅計稅辦法,將定額稅改為從價稅,提高資源稅賦水平,以起到對能源資源使用的調節作用??紤]改革和開征其他一些與能源資源相關的稅種,嘗試性探索研究開征CO2稅。目前沒有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碳稅制度,開征碳稅的條件也不成熟,但應著手研究開征碳稅的可行性方案,以增強企業、公眾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問題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3.低碳企業實施稅收優惠。對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特別是對企業采取措施減少CO2等溫室氣體排放行為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在增值稅中,可以對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進行的設備投資,探索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在所得稅中,增加對環保投資進行抵免及對環保設備加速折舊等優惠措施。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http://www.xinhuanet.com/,2010-10-27
[2]王愛蘭.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潛力的國際比較[J].經濟界,2011(4):36-39.
[3]李克欣.中國城市化的低碳戰略[J].戰略與決策研究,2011(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