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發
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能源安全和全球變暖問題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旨在降低人類活動造成的碳排放的“低碳”發展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遍的認同, “低碳”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城市作為世界人口的生產和生活中心,不僅是能源的消費主體,而且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不少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在推進低碳經濟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其成功經驗對我國城市的低碳化發展不無借鑒意義。
一、政府規劃,以項目管理的形式推進
西方發達國家政府高度重視低碳城市的建設,從戰略層面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為低碳城市建設和發展設定目標和方向,同時以項目制定與管理,為低碳城市建設進行具體部署和指導,以此積極推進城市的低碳化發展。
英國在低碳經濟發展和低碳城市建設方面一直處于國際前列,2009 年7 月,英國政府發布了《低碳轉型發展規劃》,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碳預算”,要求英國到2020 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2008 年水平的基礎上減少18% ,即相當于在1990 年排放水平的基礎上減少34%。在日本,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新的防止全球氣候變暖對策,即“福田藍圖”,提出到2050年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目前減少60%~80%。2008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依據“福田藍圖”制定的“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提出了數字目標、具體措施以及行動日程。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低碳社會,日本政府還根據提案內容的先進性和地區性等標準對參選城市進行了評定,作為日本低碳城市的先行者,由于成效突出,富山市成為了建設低碳社會的模范城市。
政府主要是設計了低碳國家和城市發展的目標和總體布局。為了讓這些計劃能夠得以實現,還需要輔之以具體的發展項目。總體上看,不同城市根據自身特色選擇重點項目和重點技術,體現出各自領域的先進性和本地特色,為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巨大空間。比如,英國的貝丁頓零能耗發展項目就是通過對倫敦附近的薩頓市進行零能耗社區改造試點,按照節能原則設計建筑物,并利用社區內部的可再生能源解決社區的能源供給,從而在不犧牲現代生活舒適性的前提下,建造節能和環保社區的項目。在蘇格蘭,相關部門大臣要向議會提交一份關于氣候變化項目實施的適應方案,其中包括應對氣候變化準備采取的政策措施,對政府工作人員、工會組織等利益相關人的組織安排,公眾參與該項目的機制,以及風險應對機制等等。
二、加強立法,依法推進低碳城市建設
從國際范圍來看,低碳城市建設相關的立法保障大多分散在能源保障和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循環經濟等相關領域立法中。德國是歐洲國家中推行低碳管理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德國的《廢棄物處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修改為《廢棄物限制及廢棄物處理法》,1996年德國制定了《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2002年出臺了《節省能源法案》等等,從而建立了系統配套的法律體系。蘇格蘭政府力圖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上走在世界前面。2007 年,蘇格蘭制定了《氣候變化框架》,設立了2007~2015年的減碳目標,并將減排納入完整的戰略框架體系中。這一框架涵蓋了碳減排領域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能效、可持續建筑、空氣質量、廢物處理及交通等。2009 年7 月,蘇格蘭議會通過了《氣候變化法(蘇格蘭)》。迄今為止,蘇格蘭已將碳問題作為一項中心議題,從立法層面制訂了一整套控制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方案。在立法的推動下,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以及蘇格蘭的大城市格拉斯哥、阿伯丁等市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美國也力求通過(下轉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