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長緯
9月的大學校園,總是充滿了希望與期待。但是,當聽到一位大學校長諄諄告誡他的新生們,“做誠信的大學生,從考試不作弊開始”,心中委實不是個滋味:這就是一個大學生的起跑線嗎?然而,誰都得承認,這話并非是校長的矯情,而是他對當今大學生現狀的清醒認識和真誠期望。
這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當年國家會計學院開學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題詞:不作假賬。這無異是一國政府之首腦,對將來從這里走出去的財會人員的告誡與期待。大學生涯從考試不作弊開始,財務從業從不作假賬開始,這樣的起跑線是不是太低了?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毋庸置疑,這是我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造就的起跑線,你無法繞過去;這是客觀存在的起跑線,你必須正視它。即使再低,也只好自作自受。
其實,放眼四望,低得不能再低的起跑線又何止上面兩條呢?最近某地一名官員走馬上任前的誓言是“不貪污受賄”。貪污受賄是犯罪,這是每一個有良知的普通人都不能碰的底線,難道受到重用、執掌公權力的官員應該以這樣的底線為自己的起跑線嗎?可是,面對不斷揭露出來的貪官污吏,不僅老百姓似乎變得寬容起來,就連官員自己都降低了底線:不貪污受賄就是好官。這難道不是現實的無奈嗎?同樣的緣由,不坑蒙拐騙的便是好商家;不拿病人紅包的便是好醫生;不吃拿卡的便是優秀公務員,不打罵父母的就是孝子——這一條條不斷降低的起跑線,只能扼殺我們的自信心、進取心和創造力。
當這些不斷降低的起跑線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我們該作何感想?問題更在于,到底是什么迫使我們的起跑線越來越低?
有道是:爭乎其高,得乎其中;爭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是“爭乎其下”,那就什么也沒有了。不斷降低的起跑線,只能拉大我們與這個時代的距離。要構建和諧社會,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建立文明富裕的小康社會,要自立于世界之林成為舉世景仰的國家和民族,我們能心甘情愿從這樣的起跑線出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