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延芳

計算機革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網絡的發展,又使人類共同生存的地球變成了地球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就像是一個村莊里的居民。
前兩年大蒜與生姜等農產品的漲價,許多人不明真相,以為是人為炒作或惡意提價,實際上是互聯網、信息化對中國菜價的一次沖擊,是對中國農民和市民的一次洗禮。例如:法國的大蒜4.8歐元1公斤,折合人民幣24元1市斤;如果進貨價以國際通用的FOB價計算,每公斤24元合歐元2.4元,西方的商家愿意接貨。而中國菜農生產的大蒜以前1元1斤還賣菜難呢。外貿企業,外貿進出口公司,根據互聯網提供的信息與報價,看到商機,馬上聯系訂貨,就產生了大蒜市場的波動。在這一產供銷鏈條中,大家都受益。
首先是農民受益,以前賣1元錢1斤,現在能賣3.5-5元1斤;以前要到集市上叫賣,現在大汽車開到地頭,在田間地頭收購,菜農只負責采集、過秤、收錢。
第二是批發商受益,批發商從銀行貨款收購大蒜,貨出手后即有利潤,他們能不高興嗎?
第三是經營單位受益,有進出口權的大中型企業,常年為找貨源或訂單而奔波;下屬的遠洋船隊,也因長年“吃不飽”而發愁。農副產品的出口遠銷大洋波岸,為外貿企業和遠洋船隊帶來了商機與貨源。船隊裝滿我國的農產品,迎著朝陽出航遠行,把普通的農副產品變成真金白銀——收入外匯,強國富民。中國蔬菜網、大蒜網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我的家鄉福建盛產優質的茶葉,茶葉是農民的重要經濟收入和財源。沒有互聯網之前,茶農為采茶難、賣茶難叫苦不迭,每到春天采茶的季節,茶農用肩扛、擔挑的勞作方式將采好的茶葉運下山,再找銷路;而現在每到采茶的時節,山上彩旗招展,到處歡歌笑語,收購企業把汽車開到茶山上,現場收購,當場付錢。中國茶葉網,引來了八方商客,武夷山的巖茶,大紅袍,安溪的鐵觀音,普耳茶越來越被世人認可。通過互聯網的介紹,世人知道茶是第一飲品,中國的茶最好,安溪的茶最多,武夷山的大紅袍是茶中極品。在安溪建立了中國茶城,農民根據互聯網上學到的知識,成立了茶葉協會,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在中國茶城,每天都能見到外國賓客,他們來福建之前,早在互聯網上了解到了茶葉的價格、供貨量等信息,來中國茶城就是驗貨、發貨。
從生活到生產,從創業到致富,互聯網為農民拓寬了信息渠道。
(作者:福建省南平技師學院計算機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