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紅


“無論是單個農戶,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太小,超市根本不理你。”山東省壽光市鑫盟果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下稱“鑫盟聯合社”)總經理崔金德,日前接受筆者采訪時坦言,盡管目前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頗多,但幾十戶、幾百戶農民聯合成立的合作社,無力為超市提供大量貨源。“如果農民合作社再聯合,甚至跨地區、跨省聯合,規模足夠大了,農超對接就不難了。”
這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已開始在壽光出現。崔金德說,鑫盟聯合社就是由濟南、聊城、東營、煙臺、濰坊的50多家合作社組成的,現已與家樂福、中百等超市簽署供貨合同,并正與北京的樂天瑪特、威海的家家悅超市洽談供貨。
農超對接落地難
如果農超能直接對接,省掉中間環節,菜價不就降下來嗎?這個建議被專家一遍遍提出。
身處其中,崔金德體會到農超對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09年,他發起成立金百果品專業合作社,成員很快達到2600戶,并成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但若與大超市實現長期合作,貨源依然難以保障。2010年,他曾去安徽省的一家超市談合作,結果對方連見面都不肯。
“單個合作社的單品是優勢,但量少、品種單一,無法跟超市長期合作。短期合作,對超市而言,不僅麻煩,而且風險大,超市需要的是有大量貨源并隨時供貨的供應商。”崔金德說,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規模較小,導致無法與超市對話。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超過50萬家,雖然許多合作社在農戶選擇種植果樹上提供了很多幫助,并探索集中銷售,但有能力與超市合作的屈指可數。來自有關部門的數據也證實,目前山東農超對接銷售的蔬菜僅占15%。
以小聚大謀求話語權
“目前聯合社已與5家超市展開合作,平均4天就要一次性供給超市10噸果蔬,這是單個合作社根本無法做到的。”崔金德說,為抱團闖市場,2011年6月,金百果品專業合作社牽頭成立鑫盟聯合社。當時,來自濟南、聊城、東營、煙臺及濰坊壽光和寒亭等地的31家合作社都加盟進來,主營蔬菜和果品,種植面積1.3萬余畝,注冊資金達2751萬元。
“跨區聯合各地的專業合作社,豐富了產品類型,綜合競爭力增強,與超市談判合作時我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崔金德說。
同時,這些合作社在地理位置上互補,每個專業合作社都可以作為物流中轉站使用,例如給濟南的超市配貨,就由濟南長清區和聊城的專業合作社負責。“最近又有6家合作社加入進來,現在合作社總數超過了50家。”崔金德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合作社看到了再聯合的力量。
據了解,目前壽光已有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在辦理中的還有3家。這些聯合社既有同產業的橫向聯合,也有產業鏈上的縱向聯合。前者是目前的主要方式,后者是部分合作社做強做大后,自己興辦加工、銷售企業,或與農業龍頭企業、加工企業合作組成的聯合社。
醞釀成立超級合作社聯盟
“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強聯合是趨勢,將來還應成立超級合作社聯盟。”潤物果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張汝國,在4月舉辦的壽光蔬菜博覽會上告訴筆者,隨著江蘇等地開始組建省級超級合作社聯盟,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并提高抗風險能力,山東正組織成立全省超級合作社聯盟,他是主要參與者之一。
據了解,2011年11月成立的潤物果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共有來自濰坊、煙臺、濱州、德州等地22家專業合作社,僅蔬菜種植大棚就有2000多畝。張汝國認為,聯合社取長補短,能彌補單個合作社人才與資金不足的短板,可以集中優勢產品,進入高端市場。
“農業部把農(農民)社(社區)對接試點放在山東,山東又給了濰坊壽光,我們打算年內在全省開15家直營店,現在煙臺、壽光農社對接直營店的選址已經確定。”張汝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