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民
摘要: 教師應該用探究的方式展現科學知識,學生應該用探究的方式學習科學內容。探究是指研討問題,追根求源和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探究性學習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模式,是一種積極學習的過程。
一、如何發現問題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問題意識是主體在認知活動和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不斷驅使人們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沖動性”,激發學生活躍的思想,更不可能開發學生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那么,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怎樣才能發現問題呢?
1.據題質疑
學習文章,學生第一個接觸到的總是文章的標題,標題往往蘊含著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如能掘題質疑,不僅能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索課文內容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因此,學生學習一篇文章,應認真審題,從標題入手質疑。
2.對行文“思路”質疑
任何成功的文章,行文總有思路。所謂“思路”,是作者寫作的思維軌跡、行文的先后順序、感情流淌的線索、事情發展的進程。葉圣陶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可見,只要循著作者的思路脈絡,沿路而進,登堂入室,就能見到文章的真境,體悟作者的真情,明了文章的真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學生要多做這樣的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事情是怎樣一步步發展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局等等。
3.在出現語言的矛盾處質疑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關注語言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思想性和語言藝術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抓住難句,如文中反復出現的一些語句,形成鮮明對比的語句、似乎不連貫的語句等,前后對照,聯系比較,發現矛盾處提出問題,把問題引向深入,進而培養學生提問能力。語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文合理的地方,學生圍繞語言矛盾處提出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方法之一。
4.抓住模糊點質疑
課文的語言具有模糊性,對課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抓住文中的模糊點、交代不明處去探究,去探索,直抒己見。學生針對那些模糊點進行討論,甚至進行辯論,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探究性意識。
在語文學習中,質疑的方法有很多。學生會在探究性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質疑的能力,掌握質疑的方法,做到讀行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最終提高探究閱讀能力。
二、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方法
它包括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一是有一個以“學”為中心的探究學習情境。二是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引導。因此,探究性學習必須把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撥結合起來;教師只是發揮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情感,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等等,幫助學生獲得頓悟的滿足、啟智的驚喜、審美情趣的享受,最終得到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技能。
1.利用學生情感因素,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是具有獨立個性和發展意義的人。教師不要隨意充當傳道者和裁別員、不要挫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降低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禁錮他們的思想。我們要保護學生的尊嚴、尊重他們的人個價值;要學會適度評價每位學生的獨特個性、愛好專長,發現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和細微成績,充分肯定他們對傳統觀念的質疑或者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生持續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多的知識。
2.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探究性教學中,我們應打破傳統的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的教學觀念,樹立“關注人”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每個學生。讓課堂成為“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坦途,而且是人性養育的圣殿”。教師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究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與發展,及時給予點撥、肯定、指引。讓教學活動,成為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豐富人生體驗的活動。讓知識的增長伴隨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完善,促進人格健全發展。讓學生在尊重和激勵中,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3.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適時地對學生引導點撥。
教師必須創造平等、互助、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整個教學過程既是探究知識的過程,又是情感交流的平臺。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豐富生動的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應精講、點撥,既可以是對具體問題的解答,又可以是對學習方法的指導,但都必須注意方法的指導和總結及思維的培養,并盡可能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不能滿足于就事論事。點撥的時機,既可以在思考問題前,又可以在遇到疑難時。當然,教師的精講點撥也包括知識本身,更要關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在引導幫助時,應多表現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挖掘他們潛在的知識和內在的智能,以及精神品質,使他們認識到知識的價值。
4.關愛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的期待效應。
教師要愛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的期待效應。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親切的音容笑貌或自然的動作神態激勵學生,使他們感到教師的親切關懷與信任而備受鼓舞,激發努力學習、深入探究的動因。這種良好的反饋信息又增加了教師自身的暗含期待,從而又能不斷地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這種良好的情感雙向反饋,會成為一種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開發智力的動力,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