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從柏林一路向北,沿著明黃的油菜花海,穿越過記錄著日耳曼歷史的呂根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平靜的波羅的海和那份屬于德國人的舊浪漫。也許在汽車的記憶中,我們只記得德國人的嚴謹和一絲不茍,但卻忽略了這個古老民族感性的一面。就像Coupe一樣,這個本屬于法蘭西的詞匯,卻被德國人演繹得更加精彩。
CAM主張
當我們有足夠綽綽有余的金錢來買面包時,就應該開始享受一瓶上年紀的紅酒了。就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除了高昂的價格和不菲的用車成本外,進口車在品質上整體還是要高于國產車型的。因此,如果您銀子充足,也許可以考慮一款進口車,尤其是具有濃烈家族風格的轎跑們,原汁原味的進口車可以讓您充分感受豪華品牌的魅力。
60萬元的購車預算,幾乎可以橫掃一切入門級Coupe車型。在目前國內的細分市場中,轎跑的份額相對較低,除了奧迪A5外,基本上都非常小眾。在性能上,轎跑車更加強調性能,基本上都搭載了大排量渦輪發動機,動力充沛,操控靈巧。應該說,轎跑本身就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
本期主人公的心動車型是來自奧迪的A5 2012款2.0TSI Coupe quattro。作為三款車中唯一的四驅車,A5的特點是綜合價值較高,外形相對低調。作為對手,根據主人公性格我們匹配了奔馳E級(進口)2011款E260 CGI Coupe和寶馬3系(進口)2011款325i雙門轎跑車,如果搭配較為亮的色彩,相信這兩款車不比奧迪A5差。
外觀
低調紳士
奧迪A5的出場就像個低調的紳士,與眾不同的氣質來源于品質,而絕非叛逆。奧迪的意大利設計師沃爾特·德·席爾瓦曾經說A5是他設計過最漂亮的車,它帶著微微起伏的腰線,一切看上去恰到好處,既保留了A4的沉穩,同時也增加了一份高傲與運動。
2012款A5作為改款車型,奧迪針對A5的局部外形做了一些改變,重新設計的前大燈中集成了條狀LED日間行車燈,使A5的前臉看起來更加犀利。前翼上方那種上升的隆起線,尤其讓A5看上去體積龐大。后半部側窗曲線的角度是固定的,家族味道強烈。
舒適奔跑者
E260 Coupe看上去并不像其它Coupe那樣特別強調運動感,反而融合了Coupe的優雅與商務車的穩重,它更適合那些不關注速度與激情的人士。盡管誕生于C級車的平臺,但E260 Coupe的車身設計來看還是繼承了E級車的設計元素,除了軸距與C級相同外,基本看不到C級平臺的特征。從前臉看,E260 CGI雙門轎跑跟E260基本保持一致,不規則四邊形一組遠近燈視覺效果十分銳利。
E260 CGI雙門轎跑的前臉跟E260最大差別在于進氣格柵,E260雙門轎跑的進氣格柵是兩幅鍍鉻裝飾條,而E260的進氣格柵側是三幅鍍鉻裝飾條,相比之下E260雙門轎跑的進氣格柵運動感更強烈一些。進氣格柵碩大的奔馳車標似乎已經成為了奔馳汽車家族式的標識,碩大的車標與兩幅鍍鉻進氣格柵搭配,既時尚又有運動感。E260雙門轎跑前后輪胎都采用了尺寸為:235/45 R17的普利司通輪胎,17寸雙條9幅式輕合金輪轂,跟E350 Coupe輪胎尺寸一樣,增強了舒適性。
冒險精神
在外觀設計上,寶馬325i似乎車身比例更為激進,為了獲得接近50:50的車身重量分配比率,3系的發動機艙從側面看非常的修長,座艙和后備箱相對緊湊。這也體現了寶馬的一種冒險精神。多條幅的輪轂材質非常優秀,制作工藝也讓人眼前一亮。
兩條特征鮮明的V型特征線條沿發動機艙蓋向前延伸,在BMW標志處融匯淡出。肩部線條從大燈出發并與邊緣線條平行分布,車身更顯頎長優雅。運動造型的車輪護罩如雕塑般輪廓分明,凹凸的表面與上下延展的線條融合交匯,讓整個前部看起來寬闊而富有動感。
動力操控
奧迪“壁虎功”
作為奧迪全新的運動型Coupe跑車,由于全新的平臺設計,奧迪頭重腳輕的弊端得到明顯改善。發動機向后方移動,同時前軸更接近車頭,前后配重達到了更好的平衡。這些改變的結果最終都體現在駕駛上,在彎道中A5猶如小型車一般靈活,同時擁有高速列車般的速度,再加上奧迪Quattro四驅系統的助陣,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奧迪變得更加運動了。Quattro系統的核心托森差速器會將60%的動力傳遞到后輪,因此車輛有更好的牽引力表現,即使是在濕滑的路面上。當然你可以盡享踩下油門的樂趣,在危機出現前,ESP會及時出手相救。
奔馳“優雅格調”
與奔馳E200CGI一樣,奔馳E260CGICoupe
搭載的也是1.8L全鋁直列4缸CG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但前者是低增壓版本,E260是高增壓版本,功率稍大些。增壓技術可讓小排量車型達到更大的功率和扭矩,而直噴技術的優勢在于燃油霧化和混合效率上更為優異,動力提升的同時還能節油。
奔馳E260CGICoupe發動機的另一大亮點是加入了BlueEFFICIENCY環保科技,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7.5K。該科技整合了包括優化發動機、降低重量、減小風阻、減小摩擦阻力在內的一整套節能減排解決方案,以求最大程度地實現降低能量損耗、提升燃油利用率的環保效果。實際駕駛過程中,起步加速反應感覺有些遲滯,當轉速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瞬間爆發性很強。
寶馬“靈巧轉向”
寶馬325i搭載采用了valvetronic電子氣門的直列6缸自然吸氣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最大壓縮比達到了9.5,double-vanos雙凸軸可變氣門正時系統不僅可以降低油耗,更能保證發動機輸出160kW的最大功率。325i的油門設置分為兩個區間:油門頂端至油門中程為第一區間:在此區間內,發動機的表現較為溫柔,起步加速過程舒適平穩,沒有絲毫的突兀感;而油門中程至油門終程為第二區間:一旦油門進入此區間,那增壓的效果便會立刻增強,將發動機的轉速迅速推升至3000-4000rpm,車速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提升。整體感覺,寶馬325i雙門轎跑的速度特點相對奧迪更加線性。
操控方面,正如那句“純粹駕駛樂趣”一樣,寶馬325i雙門轎跑依然繼承了家族輕巧且準確的轉向特點,如此的設定調教使得整車在彎道路段中具備較好的轉向穩定性。由于基本察覺不到虛位間隙,故駕駛者的轉向意圖能夠通過方向盤很好地傳達給轉向輪。借助于良好的避震系統,輪胎與路面直接對話的劇烈震動大部分都被過濾掉了,反饋到駕駛者手中的路面信息清晰卻很柔和。
PK結果:
我享受奔馳E260 Coupe的優雅,同時又愛上了寶馬325i的操控,放棄奧迪A5會不會讓人覺得我有些見異思遷?在實際感受了三款車以后,我覺得A5的綜合價值很高,但是似乎并不適合我。我喜歡的顏色,搭配在A5身上,總是感覺怪怪的,放在E260和325i上則顯得非常合適。我已經決定了紅色的E260 Coupe,現在很期待能盡快提到新車,最后吐嘈一下超慢的提出速度,銷售說要3個月……
名詞解釋
想讓一款汽車了解你,首先我們應該更了解它。
Coupe的來源
Coupe是來自于法語的coupé,是從couper演變而來,couper的意思是,雙座四輪轎式馬車。后來,Coupe演化成固定頂棚的雙座或者2+2座跑車的代名詞。2+2座是指常用座位是前排的兩個,后排的兩個不經常使用。在上世紀50年代,敞篷跑車有時被稱為敞篷Coupe,但是從60年代開始,Coupe已經被專門用來表示固定頂棚的車型。作為一種流行,coupe已經被運用在SUV當中,寶馬X6的上半身采用標準的coupe線條,而下半身則是標準的SUV底盤,相信coupe會更好更多的融入其它車型當中。
四門Coupe車型的出現是市場的需要抑或可以稱為現代汽車業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將各個時期的有特點的掀背車型和Coupe串起來講述四門Coupe車型是如何演變而來的。追溯到1932年,一家名為Stout推出了一款名為Scarab(甲蟲)的車型,這款車車如其名像極了一只大甲蟲。Scarab的造型為廂型車設計。為乘客提供了充足的乘坐空間,Scarab是現在GL8等MPV車型的鼻祖。其寬敞的車內空間和流線型的設計,是現在的四門Coupe車型設計理念的雛形。
兩門Coupe掀背車型的興起始于歐洲,歐洲廠商推出了多種經典的掀背車型。尾部傾斜的流線型設計思路成為Coupe車型的設計標準。從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歐洲涌現了多款Coupe車型的代表作,包括保時捷356,賓利歐陸R-Type,賓利Type 57 Atlantic和薩博92車型。
在這里要特別提到一款被世人遺忘的車型Jowett Javelin,這款四門轎車的外觀在設計時充分借鑒了空氣動力學,并且擁有一個傾斜的尾部。這樣的設計符合了現今四門Coupe車型的設計理念。
在19世紀50年代的美國市場,一款名為Tucker Sedan的車型,這款車型更加靠近現代四門Coupe車型的設計思路,從車頂自然延伸下來的尾部更傾斜,線條流暢動感。這款車在當時僅僅生產了51輛,但是其造型在當時的美國車市場卻是非常新穎的。 1978年通用別克推出了第四代世紀車型,這款車型再次將掀背車型進行重新演繹,更重要的是別克同時推出了2門和4門車型,流線型的車尾與車頂連為一體。別克世紀的外形設計特點更多的被應用到現在的四門Coupe車型中。但是這樣的造型從當時人們的審美角度來看,是非常丑的。世紀與Tucker Sedan遭遇了同樣的境地,銷售狀況不太好。別克世紀之后,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類似的四門掀背車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