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飛 鐘茂富 朱靜

“從抱小團到抱成大團,農民闖市場的底氣更足了。”4月23日,福建省武平縣百家姓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劉星光說起了創建聯合社的事。他說,近年縣里一下子冒出了14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了整合資源,形成發展合力,一些合作社不再滿足于“戶戶聯合”,成立起了“社社聯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去年8月,他們集合16家專業合作社組建了閩西首家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百家姓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并在武平縣工商局正式注冊,這標志著閩西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邁入一個新的階段,抱成“集群”,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
16家合作社再聯合
“組建聯合社是農民的第二次、第三次合作,這種全新的組織形式把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抗風險能力和增收致富本領。”劉星光談起創建聯合社的初衷,顯得滔滔不絕。他說,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極大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但是由于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規模偏小、輻射帶動作用不強、管理不夠規范、服務手段滯后等問題。為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由單個合作社帶動向合作社集群帶動轉變,曾擔任過鎮供銷社主任的他與武平縣工商部門通過深入調研,決定探索組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功能齊全、分工明確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目前,武平縣百家姓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武平縣綠露仙草、鯉龍漁業、農欣果蔬、土豬產銷等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出資成立,注冊資金2100萬元,涉及1931戶農戶。聯合社成立后,以合作社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統一為成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副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帶領農民以增收致富為目的,由抱小團到抱大團,一起在市場的風浪中搏擊。
龍巖市社科聯主席蘭尚進認為,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再聯合,把社會分工從單個合作社內部擴大到全社會范圍,而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領域、單一環節,實質上是農民組織體系的再造,有利于提高合作組織的競爭力。引導農民成立聯合社,也為解決小而散的專業合作社缺乏穩定性探索出了新的途徑,有利于推廣標準化生產和降本增效。
打通高端銷售渠道
前不久,記者在武平縣中山鎮金豐臍橙現代農業生態園看到,10多位工人正忙著采摘臍橙。場主謝生鳳介紹,最近她叫了10多位阿姨幫助采摘臍橙,每天可摘2000多公斤,上午11時左右發往廈門,下午可進入當地超市。
金豐臍橙現代農業生態園是百家姓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個成員,現有種植面積285畝。為解決銷路問題,聯合社未雨綢繆,多次派人參加各類展銷活動,積極與廈門等地各大超市、農貿市場聯系。由于該生態園種植的臍橙已獲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產品品質好,他們于今年初成功地和廈門廈商集團實現“農超對接”,從而讓該園生產的臍橙分批次直接銷往廈商集團旗下超市,不僅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還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的共贏。
實現“農超對接”是百家姓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拓展銷售渠道,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的一個側影。據了解,為了開拓市場,聯合社專門設立了產品開發部,負責產品包裝和市場開發,同時要求各專業合作社必須接受聯合社的監督與指導,按照統一、規范的食品管理措施和標準進行生產。
理事長劉星光說:“聯合社的主要精力還是在開拓高端市場上。”
劉星光給記者舉了一個實例:武平仙草是當地西南部各鄉鎮的特色產業,但以前由于產地農民未掌握市場主動權,而長期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困擾,在收購價高時可賣出8.00元/公斤,低時只有1.80元/公斤,甚至出現把仙草當成干草燃料,針對這些問題,聯合社代表600多戶農戶出面,與廣東省加多寶公司、廣州市醫藥公司和福建省龍巖標致公司分別訂立了4000畝和3000畝的委托種植仙草協議,實行“訂單種植,統一購銷”, 仙草產業化經營格局初具規模,仙草產銷形勢前景看好。仙草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運作,架起了仙草產業與市場對接的橋梁,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該社被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列為“千社千品”富農工程示范點。
提升抗險增收能力
“聯合社幫我們成功申報了‘中山家魚商標,完成了‘中山家魚原產地及草魚、鯉魚產品等認證工作,提高了中山魚的知名度,售價也提高了不少。”4月23日,鯉龍漁業合作社成員謝標昌告訴記者說,目前中山鎮發展水產養殖面積7100畝,去年全年銷售額達5600多萬元,農戶實現增收1160多萬元。
武平縣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合作社數量多達145家位,但很多合作社規模偏小,在帶領農民闖市場、維護成員利益方面作用有限。而通過合作社的再聯合,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可增強農民在市場上的話語權、農產品的競爭力,最終促進農民增收。
聯合社的作用如何體現?理事長劉星光舉了個例子。去年6-7月間仙草大量上市,武平有的農戶因急于收回成本而搶先大量集中售仙草,市場上一度出現壓價搶售,價格再往下走農民必定虧損。情況緊急,聯合社果斷采取措施,連續3天以高于市價一成的保護價大量收購,仙草價狂泄的局面很快改觀。同時,聯合社幫助各仙草生產專業社會員與各地長期合作的客戶緊急磋商,以合理的價格均衡出貨,一場惡性競價就這樣避免了。
“聯合社能有效地解決單一經濟合作組織代辦不了、政府部門包辦不了、農戶自身操辦不了的事情,成為進一步促進分散農戶連接廣闊市場的中間橋梁,使農民放心生產,放心發展。按目前形勢,入社農民年可增加收入30%以上。”理事長劉星光拿出了縣供銷社的一份統計數據:仙草專業合作社,2011年種植3.21萬畝,帶動毗鄰種植2萬畝,帶動周邊農戶1.35萬多戶,實現產值2.2億元,助農增收8000多萬元;漁業專業合作社,2011年新建羅非魚等養殖基地30多個750畝,產值350萬元,助農增收160余萬元……
不過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劉星光坦言,“今后,這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要規范運作,要確保農戶持續增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