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梅
摘要:以學生為主體,豐富課堂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充分體驗快樂的學習過程。 “投其所好”,“請君入甕”,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運用別開生面的課堂形式,及時地引導到自己的教學范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獲益。
關鍵詞:快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48-01
1 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做主人的快樂
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參與意識和表現欲望都比較強,他們大多數不愿意只當觀眾和看客,他們希望擁有一個能展示自己的舞臺。如果教師主動把課堂交給學生,多為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做主人的快樂,我們的課堂則會變成一個讓學生展示個性,施展才華的舞臺。這就是我們教師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真正理由。 “說”的內容可以是對歷史知識歸納、理解、內心感受的表達,也可以說課題,說出每節課的主要知識目標,還可以說課題涵蓋下的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談學習感悟等。說的形式不拘一格:根據學習內容需要,可以學生單獨說,也可以小組討論后派代表說,甚至還可以小組對抗性辯論。
(1)課前準備,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不讓學生在課堂上無話可說,避免出現課堂冷場的局面。如在《殖民統治和殖民地人民反殖民斗爭》一課中,首先指導學生上網查找:西歐殖民者開辟新航路的目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資源情況以及當時這些地方的經濟社會狀況等知識方面的相關資料,查找選取一些圍繞殖民統治的罪惡和殖民地人民反殖民斗爭的典型事例,學生課前有了準備,課堂有了表現的機會當然就不肯放過,這樣課堂氣氛自然而然地就活躍起來了。
(2)課堂指導,讓學生有話好說。教師在課堂中給予必要的啟發、點撥、指導,從內容到形式上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可以避免學生海闊天空,不著邊際地說,這樣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是在《殖民統治和殖民地人民反殖民斗爭》一課中,我先指導學生說課題,讓學生明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殖民統治的罪惡和殖民地人民反殖民斗爭。前因導致了后果,課堂上由學生分角色扮演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代表控訴殖民統治的罪惡,學生踴躍發言。在聲情并茂的控訴中揭露了殖民者販、掠、殺的罪惡,通過不同的語氣和聲調來表達自己的愛憎。
2 角色扮演,歷史再現,讓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快樂
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重要的組成元素。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對歷史人物的行為、思想的認識都不能脫離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排練、表演歷史劇,讓歷史在課堂中再現,可以使課堂逼真,使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快樂。例如:在講周恩來的外交成就中,教師提供周恩來的原聲錄音帶、會議圖片等資料讓學生排練歷史短劇《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通過課堂表演歷史短劇,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了在當時困難的國際外交環境下,周恩來總理憑借精湛的外交藝術和偉大的人格魅力,為新中國外交事業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從而對位偉人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從角色扮演的人選上、語言、動作、服裝等方面給予指導,使表演更形象、更逼真。
3 欣賞音像影視,讓學生體驗快樂的學習過程
在課堂中插入音像影視,讓學生眼看耳聽有關音像影視作品,除了能感受美妙動聽的音樂和影視作品的繪聲繪色,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感目標的達成。當然歷史課堂中的一些音像影視未必是歡樂輕快的,恰恰相反,很多歷史事實是嚴肅的、沉重的,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這一段使中國飽受屈辱的歷史,學習起來更是讓人心情沉痛不已,真是:仇恨滿胸膛,怒火高萬丈。但在教學中如果能增加一些音樂或視頻,在學習這些嚴肅的、沉重的歷史時,也同樣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
在觀看音像影視作品前要讓學生明確觀看的主要目的,才能有選擇地重點觀看某些片段后回答相關問題。如《紅軍不怕遠征難》中,讓學生帶著紅軍為什么要長征、長征中遇到哪些困難、紅軍是怎樣克服等問題觀看湘江戰役、遵義會議、紅軍長征過程的錄像。看后從同學間的交流中就能讓學生認識到錯誤路線指揮下紅軍的慘重損失,紅軍長征路上自然條件的惡劣及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精神。活動前提出下列兩個問題:歌唱者帶著怎樣的心情歌唱?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音樂的感染力就能體會東北人民的悲慘生活,體會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嚴重后果。從而形成情感共鳴,唾棄蔣介石的不負責行為。從《大刀進行曲》歡快旋律中感受國共合作抗日新局面。認識共產黨不計前嫌,聯蔣抗日的寬大胸懷。當全班齊唱這兩首歌曲時就能自然地流露出恰當的情感。
4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分享快樂
歷史學習不如其它學科的基礎性、邏輯性強,只要用心都可以學好,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中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那么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必然會調動起來。怎樣讓學生體驗成功,學會分享快樂呢?(1)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設置課堂提問時,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面和不同的理解能力回答難度不同的問題,每次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都帶頭為學生鼓掌;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歷史手抄報、中華上下五千年知識競賽、歷史故事會、歷史學科之星評比活動,讓學生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獲得榮譽,在表彰中與同學分享快樂。(2)多種評價模式,讓學生產生成就感。作業和考試是評價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歷史教學中,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如我的歷史課上有許多的“星星”,課堂表率之星、作業整潔之星、歷史知識之星、背誦之星、閱讀之星等,全班同學一個學期來基本有星號。都有機會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快樂。
5 延伸知識,延伸快樂
歷史課的重要功能就是培養有素質的公民,鄧小平同志說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我們決不能閉門造車,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聯系世界。為此我在教學中常態設計課堂延伸這一環節,可以是學生說也可以是老師說。例如在講三角貿易的影響時,教師可將收集到的反映非洲國家落后、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美國黑人的生存狀況的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概括販賣人口的罪惡性和違法性,加強法制和道德觀念教育,讓學生自覺成為打擊人口販賣的一員。又如講到司馬遷拖著病殘的肢體成就《史記》一書時,可放一段達人秀節目中斷臂男孩劉偉用雙腳彈鋼琴的視頻,讓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事例,培養學生面對挫折的良好心態。人生難免有挫折,只有我們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我們就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新時代的歷史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能力、感受快樂的教學,應該成為學生的快樂大本營,不僅讓學生愛學歷史、樂學歷史,而且學會感受快樂、分享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 劉小東.閃亮“六招”讓歷史課堂活色生香.中學教學參考,2011(12).
[2] 陳山林.讓問題充滿歷史課堂,讓歷史課堂生成問題.新課程(教師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