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珠 黃郁健
摘要:同齡人教育的效果不亞于師長教育,而不同于師長的說教,“朋輩教育”更能觸及大學生內心的實際感觸,有利于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本文結合作者的工作實踐就朋輩教育在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指導力量加以分析總結。
關鍵詞:朋輩教育大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241-01
隨著中國大學招生大門的打開,上大學成為中國眾多家庭的子女教育標桿,然而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一味宣揚大學論,忽視素養與目標教育,致使大多學生僅以考大學為唯一目標,無視自身再發展及未來目標的制定,導致自我意識強烈、個人主動性缺乏、學習能力退化,個人定位模糊、對未來目標不明確、隨大流輕易擇業,從而致使現在社會“人生規劃雜亂無章,社會信仰缺失”的現象比比皆是。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張借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輩教育”理念,從主觀心理上對學生產生影響,從而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規劃屬于自己獨有的職業生涯,突出大學生創就業的個性化,以此拓寬大學生創就業的范圍。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總結,我們認為朋輩化就業指導工作應當重視以下方面,從而給力高校大學生的就業。
1 實化輔導培訓,增強朋輩指導力
朋輩就業輔導員的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直接關系到朋輩教育在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因此培訓需要有利指導工作、易于學生接受、具有應用價值、有助學生成長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我成長的作用。
為達到顯著的培訓效果,培訓應注意以下兩點,以便提升朋輩教育的指導力。(1)重要理論,語言生活化。心理學理論知識較多,又較為枯燥,所以培訓過程中必須做到基本理論知識盡量用學生能理解的生活化的語言,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吸收,才能保證培訓的水平和質量。(2)案例與實戰,一個不能少。培訓中穿插案例教學能保證培訓的生動活潑,加深大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培訓過程進行實戰演練,有助于被培訓者的學習模仿,而后進行小組討論,鞏固課程效果,催化思考、深化認識、學會合作,達到全面提升與掌握的效果。
經過培訓,使朋輩就業輔導員具備就業指導的基本素養,可以進行自我探索與認識,澄清自我價值觀、喚醒內在同理心、提升共情能力、學會無條件接納與寬容,實現從普通學生干部向朋輩就業輔導員的轉變與升華。從而,借助朋輩團隊組織專題活動、開展個性討論等朋輩輔導活動,不斷強化朋輩指導的滲透力,達到有效優化朋輩指導力的目的。
2 依托學生組織,發揮朋輩感召力
學校的學生組織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有力推行者,它本著幫助在校大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在策劃具有針對性的各類活動,帶動全校學生自動自發地關注就業,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轉變就業觀念,訓練和拓展學生的職業素質方面具有極強的感召力。
目前,大學生求職與用人市場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通過學生組織從“朋輩教育”角度開展各類職業拓展的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更多地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對己下藥”。這是大學生就業“自助、自救”的過程。這種方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同齡人之間更了解彼此的需要,更容易溝通,親和力強。學生組織利用同齡人榜樣的作用,使大學生之間通過活動和接觸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老師說的有時候很多同學聽不進;而社團來源于學生,服務于學生,社團成員每天在學生中通過各類形式灌輸,進行循序漸進地滲透和普及。社團活動把在校大學生普遍關注的成才和就業問題轉化為各類形式的活動,如校友經驗訪談系列活動、個人簡歷大賽、模擬招聘會等,讓同學們在參與的同時樹立危機意識,激發職業規劃意識,開發潛能、建立自信,為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盡早作好充分的準備與積累。。實踐證明,這樣的就業指導活動既緩解了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壓力,又使學生通過服務了解社會,鍛煉實踐技能,提高競爭意識,效果顯著,影響深遠。
3 立足宿舍陣地,深化朋輩影響力
宿舍是除課堂外,高校學生停留時間最長,交流最為廣泛的場所;高、低年級混住,不同專業同樓,各類思想的火花就在平常的生活交流與閑談中迸發。走近學生,貼近學生生活,了解學生所需,服務學生所需,才能深化朋輩教育的影響力,起到言傳身教的切實效果。
我們讓不同年級的朋輩指導員——學生骨干或已畢業的研究生挑選不同的宿舍,針對大學階段不同的就業困擾,在宿舍舉辦“創業你我說”、“考研幫幫忙”等各類主題鮮明的沙龍活動,密切關注學生的就業社交。整個過程中,教師僅充當了旁觀者的角色,只從事指導工作,鼓勵學生自我策劃、自主交流。
該沙龍主要利用同齡人心理相近的特點展開教育,立足宿舍這一最接近學生生活一線的陣地,以時尚的“沙龍”形式吸引大家加入。在放松的氣氛下,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對口”的主題沙龍,參與其中,在輕松隨意地交談,達到教育和啟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