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怎樣把口號化為行動,怎樣把新課程的理念內化在教學活動中,這是每一位歷史教師考慮的問題。筆者從如何化凍歷史的角度出發,對歷史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歷史教學活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
記得易中天曾這樣講過:“別人是把歷史放在一個解剖臺上,一刀一刀劃開來給大家看,而我想的是,把它從冰箱取出來后能迅速化凍還能活起來。”這句話對我深有啟發,如何化凍歷史,這不僅是歷史大家們考慮的問題,更是中學歷史教師們所應當思考的問題。歷史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和人類的智慧,歷史是生動的。然而,歷史課卻出現了危機,在學生心目中歷史課是枯燥乏味的,其中原因或許有多種,但教師不懂得化凍歷史,沒有活化課堂的意識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吧。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倡導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是活生生的,歷史課也應該是生動的,歷史老師應化凍歷史,讓已逝的歷史活起來,讓歷史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穿越時空的隧道,進而燃燒起學習歷史的激情。
那教師該如何化凍歷史并讓其活起來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活動,并有以下體會。
1 善于運用歷史圖片圖畫開展“師生互動”
歷史圖片和圖畫分不同種類,如漫畫、文物圖、人物像、場景圖、遺址、遺跡照片、紀實照片等等。歷史圖片和歷史圖畫是學生感受歷史的基本信息之一,也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的重要材料。
1.1 要精選圖片、引導觀察
歷史圖片和圖畫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一定要本著目的性、適度性的原則進行選擇;同時還要摸“學情”,看學生對什么圖片感興趣?興趣點在哪里?精心選擇后,方能運用于課堂教學。引入歷史圖片和圖畫是為了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和思考,觀察圖片是體驗和思考的基礎,觀察力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
1.2 要精心設題、循循善誘
一般“問題”生成的具體途徑有四點:其一,教學內容即問題;其二,教師設計的問題;其三,學生提出的問題;其四,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其中,后兩種途徑生成的問題,價值尤為重要。為得到這種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可以進行必要的學情調查。
1.3 要誠摯鼓勵、恰當評價
第一,教師要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民主氛圍,讓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無拘束、無畏縮地表述自己的認識。第二,教師應在課堂討論中,始終把關愛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學生,傾聽其意見,追蹤其思路,鼓勵其自信,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獲得最佳的互動效果。第三,在互動中,提倡師生、生生間互相碰撞、互相補充、加強溝通、拓展思維,在互動中形成共識,在互動中體會個人與集體的智慧。
2 活化歷史人物展現內心活動
歷史人物是主宰人類歷史的生靈,歷史人物的活動是活生生的。正確評價、認真講授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教師只有充分利用畫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形象的講述,配之談話、討論等各種教學方法,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內心活動。
2.1 描述圖像刻畫人物形象
新教材中選取插圖400余幅,其中歷史人物插圖占近一半。這些圖像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歷史人物的活動和精神品質,為教師講好歷史人物提供了條件。歷史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插圖,通過對人物的面貌、動作、服飾、神態各方面形象的描述,表現該人物的特征。
2.2 述說業績充實人物血肉
評述歷史人物離不開業績,只有通過對人物干的一件件事、從事的一項項活動的評說分析,才能探尋出人物的生活軌跡,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思想,從而對任務做出恰當的評價。
2.3 增加細節強化人物個性
細節是人物的生活習慣,舉止言談乃至音容笑貌,這些是最能體現人物個性、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點睛之筆。
2.4 引用詩文活化人物精神
語言是感情的體現,感情是語言的內核。講述歷史人物時適當引用人物的語言使人倍感親切真實。優秀的文學作品,特別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史詩,能活化人物的品格。
2.5 開展活動深化學生情感
這里的活動主要指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以其靈活性、自主性、實踐性強的特點成為課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教材中針對歷史人物的編寫是粗線條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利用歷史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
3 再現歷史形象提高學生興趣
再現歷史形象,需要教師形象的描述歷史事件,生動精致的歷史可以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使得他們能發自內心的愛上歷史,一般可通過下列三種方式:(1)感染性的語言。(2)合理性的補充。(3)曲折性的情節。
4 感知歷史內容獲得歷史體驗
歷史課本中無不充斥著先賢圣哲們用畢生精力探索出的智慧和真理,這些智慧和真理的確很深刻,但是與學生生活離的太遠,因而課堂生活貧乏,沉悶。“學史使人明智”,但這恰恰違背了這一點。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中去感知歷史,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思想。具體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1)從文學藝術影視作品中感知歷史。(2)在探究活動中感知歷史。(3)直接以教材作為文本感知歷史。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作為一名老師必須具有創新素質,吸引學生。學生應該去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得出結論而不應被動接受老師傳給的死知識。真正做到“化凍歷史,活化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