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躍
摘要: 作者結合化學課堂教學講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一要打好基礎,掌握化學基礎概念和基本原理;二要重視實驗教學,增強動手實踐能力;三要善于構建知識網絡,使知識條理化;四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果;五要加強復習,精練習題。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自然學科,中學化學教材中知識點很多,課時卻不多,因此,化學教學要提高上課效益,提高課上教學時間的利用率。由于中學化學教學要讓學生盡快適應中學教學進度快、難度大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化學的信心,所以,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下面我結合化學課堂教學講幾點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參考討論。
一、打好基礎,掌握化學基礎概念和基本原理。
化學的基礎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好化學的第一步。他們都是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描述的,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科學性和嚴密性。我在教學時并不局限于讓學生們去熟記,而是注意抓住這些語言中的的關鍵,這樣不僅可以加快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記得更牢固。這種提取主干關鍵字的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在講解催化劑概念的時候,我們就可找出關鍵詞,如“能改變”、“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等。再經過理解記憶,學生便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掌握更多知識。
二、重視實驗教學,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邊講邊實驗是實現認識過程展開的有效途徑,邊講邊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實驗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清楚實驗現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學概念和定律是怎樣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學生通過兩個實驗發現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未變化,然后教師總結歸納出經過無數次實驗都發現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不變,即質量守恒,教師再用原子模型啟發學生思考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這樣的教學會令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學效果更好。
三、善于構建知識網絡,使知識條理化。
由于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而物質的性質又制約了物質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性質是關鍵,也是我們教學中的重點。如在氧氣一章的教學時,我們可以給學生這樣的思考:氧氣是由氧分子組成的,一個氧分子又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其中氧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所以易得電子,由此推斷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會有許多物質在常溫、點燃或加熱時均能與氧氣產生化學反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還給學生提供了思考事物的思路。由此可見,在學習了許多物質后,要善于將相關物質構建成知識網絡,使知識條理化,顯得尤為重要。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果。
1.對偶知識對比記。比如化合與分解、氧化與還原等,他們概念上,形式上都有所對稱。還可以總結一下它們轉化的形式與包含關系。
2.類似知識歸類記。我們可以梳理一下學過的O2、H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等內容。從而比較Cl2、HCl、SO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我們可以分別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項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之后尋找規律,從而推廣到一般氣體。
3.物質性質網絡記。課本很多都是一族一族地介紹,這樣很利于大家記憶,如對含碳元素的相關物質可構建碳鏈知識網絡系統記憶。
4.一般化學用語分散記。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劑、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等按知識階梯分散到各章節記憶。這些零碎的東西建議學生利用分散時間來記。
5.交叉知識切記點。如物化知識切入點為密度、壓強、浮力、重力、杠桿原理、電學等;生化知識切入點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赤潮現象等。
五、加強復習,精練習題。
解題不在多而在深,膚淺地解決很多問題,題海戰術,不可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要讓學生擁有“解完不算完”的理念,每做完一道題后,繼續深入進去,做好回顧、比較和聯想,就會進入另一番境界,以一當十,以少勝多,事半功倍,就會做到成效最大化。因此,不要盲目做題,陷入題海。要提醒學生不要就題論題,要盡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指導學生明白他們做的是一類題。我們還可以選擇做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好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盡量選擇那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或尋求一解多題規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受益頗多。最好復習時要處理好復習與因材施教的關系,應該從實際出發,在內容上,重點上、速度上和要求上作適當的調整。對于同一教學班,實踐證明,“面向‘差生慢起步、立足雙基漸加速”是必要且可行的,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總之,要使學生學好中學化學,不在于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多,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總結歸納,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和掌握知識。如通過一題多解或多題一法總結規律,把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逐漸發散開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盡快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