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漢平
摘 要:本文分析了紫金縣鄉村景觀建設中存在問題,就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保護鄉村景觀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今后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新農村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宜居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O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28-01
1 鄉村景觀建設現狀
紫金縣地處粵東山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風明顯,夏長冬短;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3546平方公里,村莊面積17.8平方公里。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鄉村園林景觀規劃建設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探討新農村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思路,保護鄉村景觀特色,摸索卓有成效的建設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縣鄉村園林景觀環境雖有一定改觀,但農村普遍存在臟、亂、差現象,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現以山區縣為例,探討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思路。
2 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存在問題
2.1 認識不到位,缺乏合理規劃
鄉村居民對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的認識不高,認為“景美不能填飽肚,種樹不能耀先祖,環保更是不談吐”,“不出三步,即可見樹”,對農村經濟建設作用不大。一直以來,農村居住環境幾乎沒有規劃,無法體現鄉村園林景觀規劃建設給農村地區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在農村,動物糞便隨處亂流,河、塘惡臭一片,危害飲水安全;隨意建設、開墾等,鄉村景觀特色受到影響甚至破壞,這都與農村景觀規劃建設不夠科學合理有關。
2.2 片面追求城市化形式,逐步喪失鄉村景觀特色
一些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鄉村,為了追求城市化特色,機械地套用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建設模板,忽視了鄉村自身景觀價值,造成鄉土特色不斷消失。對某些鄉村資源的開發,分析不夠透徹或定位不合理,造成一些鄉村景觀的不可恢復性破壞。例如在開發旅游市場時由于出現定位差錯,對鄉村歷史遺址、珍貴生物、名木古樹等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造成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原有的傳統文化、鄉村特色消失。
2.3 鄉村園林景觀建設未與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有機結合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在村民心中已形成了耕山種樹難于致富的思想,縱使個別村民在庭院周圍栽種一些具有經濟、觀賞價值的風景樹等,但幾乎都是有樹無景不收眼球,經濟效益不高。鄉村牛棚、雞舍隨意建造,有的竟然建在主要村道或居民休閑聚集地旁,不僅布置不合理,村容村貌也受影響,更談不上生態、社會效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鄉村園林景觀建設未能作為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不足于引起當地鎮、村兩級政府重視。
3 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建議
鄉村園林景觀規劃和建設應遵循“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態穩定”的原則;符合經濟性、宜居性、節約性、生態性的要求。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將園林景觀融入新農村建設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突出鄉村歷史文化特色,營造環境優美的園林式村莊;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前提下合理開發,促進現代化農業建設,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
3.1 加強宣傳,科學規劃設計
鄉村居民大多都不清楚鄉村景觀潛在的社會、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加強生態景觀價值的宣傳教育,讓鄉村居民認識到鄉村景觀規劃建設不僅僅是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與他們的生產、生活等自身利益亦息息相關,激發他們自覺地投入到鄉村景觀建設中去。鄉村園林景觀規劃是鄉村建設的指導,其強調的是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及傳統歷史文化景觀的保護。在新農村建設中,村莊的統一布局和景觀規劃設計,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合理性,充分用好用活鄉村資源;按照規劃先行、城鄉統籌的原則,合理利用空間結構、優化生產生活環境;整合鄉村景觀各特色要素,建立鄉村區域自然、歷史、文化生態系統,將鄉村人居環境建設成生態自然、景觀美麗、居住舒適的宜居空間。
3.2 因地制宜,突出鄉村景觀特色
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要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經濟實力和自然條件進行規劃、布局。在舊村改造時,力求保護原有特色風貌,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遺址、標志性建筑、名木古樹等資源;并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利用。例如規劃:臨江、古竹鎮、縣城周邊為鄉村田園風光型園林景觀;紅色蘇區為特色文化園林景觀;百牧羊、仙女灘森林公園為自然生態園林景觀等等。在堅持本土特色的基礎上,增加各種景觀斑塊異質性,改變不合理的景觀基質和格局,把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優秀成分,轉化成具有當代意義的文化價值資源,使鄉村建設更具時代特征,實現自然和人文的融合,促進鄉村居住環境的改善。
3.3 促進鄉村景觀建設的完整性,實現三大效益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要把農村建設成為園林式村莊,更要注重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時,在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合理規劃鄉村居住建筑、休閑娛樂區,畜舍、無害化垃圾處理等的前提下,應充分考慮鄉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營造建筑空間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注重景觀功能分區、組合服務系統的完善,適當開發利用適合本土特色的經濟型資源,如:田園景觀式農家樂、生態農業觀光園、綠色生態旅游等。突出鄉村自然生態及田園式景觀特色,吸引旅游投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
4 結語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優美的環境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鄉村園林景觀規劃和建設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保護鄉村景觀完整性和特色性,完善生態景觀功能分區,組合服務系統,挖掘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是很值得探討鄉村園林景觀設計更深層次的發展與運用。
參考文獻
[1] 劉濱誼.中國鄉村景觀園林初探.城市規劃匯編,2000(06).
[2] 王云才、劉濱誼.論中國鄉村景觀及鄉村景觀規劃.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