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艷
摘 要:對科研創新平臺制度、設施、運行模式、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等方面經驗進行了總結,并對今后如何促進開放實驗室中科研創新平臺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進行了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科研創新平臺開放實驗室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40-02
高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孕育教育與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對高校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高校有關科研工作也必須適應新的形勢。作為促進高校科研發展的重要舉措,建立開放實驗室科研創新平臺非常必要。開放實驗室科研創新平臺是開展高校創新教學與科研的核心陣地,同時也是高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其功能定位將決定整個平臺的開放程度、覆蓋范圍、基本開放形式等[1]。如何建設好此平臺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根據實驗室的場地大小、配備儀器設備設施以及大型精密儀器運行時候的特殊環境要求等科研資源配備情況,選擇符合實際的開放模式與程度,確定開放性科研平臺的適用對象與運行模式,使開放實驗室科研創新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使用效益,因此對開放實驗室進行準確定位是開放實驗室建設管理的首要任務[2-6]。
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托海南大學,于2005年2月正式開放運行,實驗室面積3000多平方米,相關精密儀器100多臺套,價值5000多萬元。主要對我國南海海洋生物資源及熱帶地區豐富的陸地生物資源的利用進行研究,服務于我國熱帶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原創性科研工作的發展和學校科研實力的大幅提升,我校在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搭建了科研創新平臺。該科研創新平臺自運行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并使科研創新平臺與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取得良性互動和雙贏發展。現將科研創新平臺模式在開放實驗室建設中的實踐經驗探討總結與思考如下。
1 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實踐
1.1 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因此我們把科研創新平臺制度建設作為整個平臺重點建設的內容。通過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較完善的制度。將科研創新平臺與開放實驗室建設過程緊密結合,特別是注重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方便廣大教師和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如通過建立節假日值班制度,可以方便節假日和晚上開展科研工作。通過建設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使實驗室安全管理受到了重視和完善,并加強了人員的安全思想教育,特別是實驗室危險品和實驗動物的安全使用措施,使實驗室能夠長期處于安全穩定運行的狀態,有效提高了科研創新平臺的安全效益。
1.2 設施建設
設施建設是科研創新平臺的基礎,在基礎設施和設備及配套設施計劃設置及購買時注意選擇實踐急需的儀器設施,特別注儀器設施的配套。在維護設備方面注意及時維護。由于海南全年的空氣濕度大、鹽分重、以及每年的臺風雨季節等特殊氣候的影響,需要及時給予維護與保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持儀器的正常狀態。在人員培訓方面注重儀器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儀器使用培訓工作,這樣才能順利保證儀器的正常使用,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與效益。
1.3 運行模式的建設
科研創新平臺實行競爭、開放、流動、共享的科研運行機制,通過借鑒國內外科研創新平臺運行模式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本實驗室科研創新平臺根據試運行的情況進一步優化了運行模式,特別注意將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與研究生等人才培養工作有機結合;在運行中逐步完善科研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以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投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例如,實驗室每年列出專項經費給予教師論文、編著、專利發明等成績獎勵。同時也劃撥出專項經費設立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開放課題,鼓勵我校教職員工通過此科研創新平臺申請該基金。同時通過承擔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大專項等課題項目和取得原創性發明等成績良性循環互動,實現科研創新平臺的可持續性發展。
1.4 科研創新團隊的建設
“創新”是科學研究的靈魂,是高校科研工作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由于現代科學研究在發展中不斷融合交叉及滲透,因此團隊聯合攻關是必然的選擇。通過利用國內外相關人員聯合組成科研團隊,整合相關的科技資源,以創新為要求,可以達到創造出更多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推動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的目的。因此學校非常重視科研創新團隊的建設工作,通過制定合理的措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利用科研創新平臺,從而創造出更多原創成果。由于海南豐富的熱帶生物資源特別是海洋生物資源的優勢,通過結合重點實驗室中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利用搭建的科研創新平臺,對海洋生物或陸生動植物資源某一方面工作進行方向明確的研究,整合相關資源,并制定相關培養計劃,通過申報重點項目,在項目研究中逐漸形成一支有戰斗力的科研創新團隊。
2 今后目標與措施
(1)對管理人員要求,要不斷學習,提高相關業務知識水平,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的優勢,可通過推行網上預約系統,以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2)科技創新平臺要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穩定研究方向,以平臺為基礎整合學校的科研創新團隊等優勢科研資源,通過資助研究等方式激勵科研人員不斷創新,逐步積累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申請高級別的科研項目打下基礎。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要和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目標更明確,更進一步加強創新團隊的建設,以課題項目為紐帶,在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密切追蹤發達國家的相關技術的研究進展,并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力度。
(3)開展激勵性管理模式,繼續做好開放性基金的資助工作,以促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4)希望得到學校的進一步支持,例如學校派保衛人員在實驗樓出入口實行24小時值班制,出入人員需要登記,并在出入口處安裝電視監控錄像設施,可以保證實驗室科研重地及科研人員的安全。通過建立智能IC系統,對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并得到使用某大型精密儀器設備授權的科研人員設立密碼,以最大限度且合理使用實驗室的各種儀器設備。
3 思考與展望
3.1 科研創新平臺與開放實驗室建設的關系
科研創新平臺與開放實驗室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開放實驗室是建設科研創新平臺的基礎,只有在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建設好科研創新平臺;科研創新平臺是開放實驗室建設內容的核心,通過以科研創新平臺的建設促進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開放實驗室軟、硬件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使得科研創新平臺的科研效率和水平得到加強。因此科研創新平臺與開放實驗室的建設不是一個孤立斷裂的事情,應將科研創新平臺與開放實驗室的建設緊密結合,力爭使科研創新平臺與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達到共贏的目的。
3.2 我校開放性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的展望
為了使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性科研創新平臺的建設更上一層樓。首先,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本校更多地教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對科研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以十二五規劃為契機,立足于海南省特殊生物資源,尤其是海洋特色生物資源進行研究,以取得更多原創性科研成果。最后,可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共同承擔科研項目來加強國內兄弟院校的密切聯系及通過申請國際重大合作項目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研究,提升我校的知名度,為海南大學211工程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國強,吳敏,陸強,等.研究型大學實驗教學創新平臺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8):65-68.
[2] 陳剛,范培耕.應用型本科院校開放式實驗室建設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219-210.
[3] 竇新華,謝鴻,王華麗.開放式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1):121-123.
[4] 張翰韜,呂橙,魏楚元.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芻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3):134-137.
[5] 胡杰,蔣瑋,劉凱,等.構建實驗教學管理體系,實施科學規范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5):9-11.
[6] 商桂君.淺談高校開放式實驗室的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11):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