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巖
摘 要: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對于學生適應不斷更新變化的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從教學實踐出發,提出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自學計算機新知識的方法,從學校、教師、學生不同層面實踐學生在計算機自學能力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自學能力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76-02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載體和工具,在各門學科的學習及日常工作中應用之廣、作用之大,已為人們所深知。掌握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是現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計算機屬于重視實踐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的學科,在緊跟時代的步伐下,需要教師應利用這一發展趨勢,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各學科的特點,采取多形式活動方法,在“教”與“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使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大學生計算機自學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教師及學生三大主體的共同努力。
1 學校是保障學生計算機自學能力培養的基礎
1.1 學校正確的辦學目標
在高校計算機學科的教學中,教育目標的制定,既要服從于教學內容,又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還要適應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潮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形成學生主動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自覺接受和他人協作的精神。以技術應用為主、以能力教學為核心。課程目標要突破傳統模式,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
1.2 良好的辦學條件
學校需配備先進的合理的硬件設施如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以及豐富的教學軟件資源,更要重視教學素材庫的建立,包括我們常說的課件、視頻和課外素材等等。先進的上機設備,舒適的上機環境,生動的教學素材能使學生主動地加強計算機自學能力的培養。
2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的責任
教師應首先認識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結合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制定出適合學生自學能力提高的教學計劃。學校教的任何知識,如果不去不斷的更新和積累,都是落后的,我們應該“授人以漁” 。魚是目的,釣魚是手;魚是結果,漁是方法。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要想永遠有魚吃,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這樣學生們面向社會時,身處大量信息中,才可以永遠有魚吃。
2.1 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上機實踐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學生能否學好一門課程,學習興趣是關鍵。要想學好計算機需經過反復上機練習。我認為分組討論法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始階段,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學習或上機的一些問題,教師對于共同的問題根據情況進行解答或啟發學生去上機實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第二階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學生自由組合,小組制作或獨立制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務,在實踐操作中,教學要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分層指導,部分增加知識容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進而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提出啟發性問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2 重點講解,適當放手,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邊講邊練,精講多練
在授課時應注意精講多練,采用重點講解,對于其他內容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操作。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動手操作,使用軟件提供的幫助,甚至通過失敗來取得經驗,積累知識,提高技能。我嘗試著使用了“發現式”教學,也就是練中學,學中練,在問題中進步。通過反饋發現問題,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學欲望,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認真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我們可精心設計讀書提綱,讓教學內容問題化,讓學生帶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與教材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接觸,通過問題化的讀書提綱啟發學生思考,為學生自學提供“路標”。提出啟發性問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是計算機教育的延續。對于某些內容,教師不必全部講解,可以講出基本原理、內容,提出幾個啟發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通過練習或自檢就能使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調整自學方法,使自學能力不斷提高。
2.3 引導學生學以至用,用任務法推動學生學習
計算機的應用十分廣泛,要善于將身邊的實際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用計算機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有成就感,這對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極為有效。應用軟件中的小技巧、利用軟件模板制作電子賀卡,利用QQ的訪問控制遠程解決電腦問題,單機電腦不能開機、或出現錯誤對話框,根據提示,上網查詢信息,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既能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大大提高,也讓學生了解了怎樣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
2.4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發散思維是在解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方法。收斂思維是在解題中,盡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眾多的方法進行比較,從中確定出最佳方案,兩者的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創造力的發展。
3 學生應盡早在學校就開始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的學生自學能力會成為他們將來勝任工作的基礎。才能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從容接受新知識、新挑戰。如果一個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就可以擴大知識面,并增強自身的技術和技能。素質教育中能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方面,自學能力又是其它能力發展基礎,影響其它能力發展的速度、深度和廣度。它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1 要學會課前準備,積累總結歸類
課前預習可以使自己在上課前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并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產生求知的愿望。帶著問題聽課,這樣會提高聽課效果。做好筆記是不斷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主要措施。此外,課后要重視對資料的分類,把相同的資料歸在一起,總結分析出其中的道理,才能對問題有較深刻的認識和多方位的見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3.2 要加強實踐加強動手能力
老師的講,是為了教給學生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便指導學生去練。學生的練,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規律性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的真本領。電腦故障,是每個用電腦的人都經歷過的事情。這個時候實際上就是一個對你自學能力最好的檢驗過程。每個過程都是你寶貴的經驗。重新安裝系統,是你掌握計算機技術邁出的重要一步。上網查詢問題診斷。通過排除法,一項一項排除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計算機學科實踐性特強,不動手是學不會的。這樣,就會越學越輕松、越學越有興趣。邊動手邊動腦是計算機學習的基本模式,既動手又動腦,形成靈活多樣的學習氛圍。
3.3 要學會利用工具解決問題
在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要想到“用”,“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在“用”中加深理解,把計算機變成了得心應手的工具。人們常說“熟能生巧”,泛指學用一般工具,對學用計算機這種智力工具,就不僅僅是“生巧”了,而且還“益智”,即有利于開發智力。在新世紀大智大勇,富有創造才能的人,一定是會使用電腦幫自己工作的人。
3.4 要學會利用網絡共享資源
目前,分布在世界的幾億臺計算機已經聯到了互聯網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氛圍;會不會使用網絡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水準的一個新尺度。在網絡文化氛圍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網絡就是計算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工業化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兩個重要杠桿,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思維、交際乃至生活”。
3.5 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
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范疇,是較為復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自學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科學有序漸進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為比較自覺的行動。自學能力要經常訓練、反復訓練,使其成為習慣。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教學上不斷創新,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去做、去發掘、善于抓住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創造思維與個性長足進步。培養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才能培育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熊嘯.談如何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自學能力.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3).
[2] 唐青.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3種能力的培養.衛生職業教育,2007(2).
[3] 裴桂清.論終身教育與創新主體自學能力培養.教育探索,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