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
摘 要:本文從課程的性質和作用、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課程開發與設計的過程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說明。重點闡述了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標準建設、課程內容選定、教學方法設計、建立評價體系、教學實施條件建設、教材建設、課程資源庫和網絡平臺建設。
關鍵詞:項目導向水污染控制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95-01
1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是我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功能是培養面向工業廢水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等相關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污水、污泥處理方法、處理工藝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污水、污泥處理設備的構造、工作過程、日常運行管理、常見故障處理等專業崗位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在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講授過本課程的教師、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和在校生、污水處理企業的工作人員的調研以及對自身的授課體會的思考,總結出本課程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教學內容偏重理論,與實踐脫軌;第二,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第三,理論教學內容的設計不盡合理;第四,實訓環節嚴重欠缺;第五,考核方式方法缺少實際意義。
3 基于項目導向的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的開發與設計
3.1 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針對本課程在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了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1)以技能培養為主線組織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2)考慮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律,課程序化體現由易到難、不斷提高的過程;(3)以學生為主體,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4)以工作任務引導理論知識的學習,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融合;(5)考核過程以學生的應用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為主;
3.2 課程開發的主要思路
(1)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工程師合作共同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調研以及與企業專家的研討,結合目前污水處理行業技術發展狀況,再對崗位能力進行了詳細深入的分析之后形成的,將源于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作為課程主體教學內容。
(2)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技能訓練為導向設計教學單元。
確定的教學單元要符合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即實際工作中設定哪些相關崗位,課程中就安排這個教學單元。在教學單元的設計過程中,打破過去強調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思想,強調工作過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知識要素退居到輔助能力項目的地位,以技能牽引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3)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是將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仿真軟件、PPT、計算機網絡等,實現了專業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是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4 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
4.1 課程標準建設
以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專家提供的職業崗位群分析為依據,從實際工作向典型工作轉換;典型工作通過教學加工后,獲得教學載體;教學載體向學習情境轉換,實現知識重構,從而建立項目導向的課程標準。
4.2 課程內容的選定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創設了6個教學情境(見表1),共設置了21個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課程內容。每個學習性工作任務突出幾個技能點,由崗位所需的實踐技能牽引理論知識的學習,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就業觀和社會適應能力。
4.3 教學方法設計
引進企業真實案例作為教學案例,采用行動導向式、案例式、小組合作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4.4 建立課程評價體系
(1)學生成績評價:企業人員參與制定考核標準,分項目考核,融入企業崗位考核標準和內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2)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自評、教學督導評價。(3)社會評價:其他院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評價。
4.5 教學實施條件建設
(1)教師要求:具備“雙師素質”,由骨干教師、行業企業專家構成課程開發團隊,并參與實踐教學任務。任課教師應掌握課程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2)教學環境要求:本課程的教學在水污染控制技術實訓室進行,應配備課程教學任務所需的投影儀、展臺、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用于教學課件、動畫、視頻、圖片等演示;還需要配備仿真軟件,大大增強本課程的實踐性。
4.6 教材建設
教材緊密結合水污染治理行業、企業崗位對技能型人才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建立了以行動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真實職業活動情境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的內容體系,強調知識的實用性。每個教學情境前設有情景分析;每個工作任務簡要列出任務單、完成工作任務必須的知識、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表,在歸納提升環節對應知應會的知識點、技能點及實用性較強的技能點設計習題。本教材采用了較多的專業公司制作的素材的截圖,使設備的構造更直觀、立體、形象。
4.7 課程資源庫和網絡平臺建設
(1)課程資源庫建設。
本課程資源庫主要包括課程信息(課程簡介、課程標準、學習指南、教學設計、教學進程表、考核評價)、教學資源(電子教案、任務單、教學課件)、素材資源庫(教學中使用的各種圖片、視頻、動畫、虛擬資源)、實訓教學(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技術標準及規范(水質標準、技術規范)、習題庫、在線測試、知識拓展(技術專題、污水處理工培訓)。
(2)網絡互動平臺建設。
教師利用此平臺可進行任務布置、檢查,課后輔導,學生可以自學、提問、交流等。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2]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 王有志.水污染控制技術[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