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愷 唐愛民
愉快教學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 愉快教學的核心就是要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愉快教學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幽默中產生學數學的樂趣
恰當的風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氣氛,這都得益于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
如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只,問:雞兔各幾何”時學生心算、筆算后仍面露難色. 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 之后,教師說:“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45個頭,下面多少足呢?”學生答:“45 × 2 = 90(只). ”“少了多少足?”“26只.”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6 ÷ 2 = 13(只)兔子,32只雞.”
二、在參與中體驗學數學的樂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 愿意在活動中學知識. 在傳統的課堂上,過于嚴肅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話,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壓抑下去.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 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撒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在教學“分類”時,充分利用主題圖啟發學生:“來到商店,你們發現這些商品是怎樣擺放的?”讓學生自由地發表看法. 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毛巾是生活用品,不應放在賣文具的地方. ”另一名學生馬上發現:“皮鞋也應放在賣鞋的地方,放在這里不便利賣也不便利買. ”還有的學生說:“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應當與地球儀的位置對換. ”
……
通過創設這樣的空間,學生不僅懂得了分類的實用性、多樣性,還體驗到了探索者發現奧秘的樂趣.
評價方式為自主學習提供動力 . 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激勵性能讓學生更勇敢、更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為他們自主學習提供原動力. 如教學中讓學生說說“9 + 4”的盤算方法時,有的用點數法,有的用接數法,有的想到了“湊十法”,甚至還有的學生想出用“10 + 4 - 1”的方法. 對于學生不同的算法,筆者都加以激勵,并為學生提供交換的機遇,使學生之間能互相啟發,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在評價中,只要學生有點滴提高,筆者都會予以表揚并獎一面紅旗,如講得有道理、與眾不同的就獎一顆紅星,這樣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提高了.
三、在文學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有人說,數學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數學的嚴謹性,沒有體會到數學的內在美. 華羅庚就曾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不僅繽紛的生活中存在數學,多彩的文學中也暗含有數學,而且在文學中,更能體會出數學的妙趣橫生. 有這樣的一首小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草叢都不見. 在文學中,平淡無味的數數,也能如此的詩意起來.
如果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從文學的角度來鞏固數學知識,我想這樣的課一定是很有意思的. 我聽過一節“百分數的意義”一課,教者很精彩地借用了文學知識. 教者讓學生從成語中找出其表示的百分數. 例如:十拿九穩表示百分之多少呢?百里挑一、百發百中、大海撈針等成語呢?對于從數學的角度研究成語,學生們都感到非常的新鮮有趣,一下子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他們時而皺眉思考,時而激動歡呼……從中,不僅進一步了解了百分數,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這些成語的含義. 最后,老師又用百分數送給學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此這樣一堂課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呀!不僅在成語中有數學,在壽聯中也隱藏著有趣的數學題. 例如:上聯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下聯是,古稀雙慶多一度春秋. 要知道這副對聯中所賀老壽星有多少歲,可以用兩道乘加混合計算題來解決. 上聯中的“花甲”是指六十歲,“花甲重開”就是兩個六十歲,三七歲月是二十一歲,即60 × 2 + 3 × 7 = 141(歲);下聯中的“古稀”是七十歲,“古稀雙慶”就是兩個七十歲,“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即70 × 2 + 1 = 141(歲). 如果用這樣的對聯來為乘加這一類混合運算的課堂做結尾,這樣的課堂豈會枯燥乏味?
四、在游戲中享受學數學的樂趣
教完整個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后,書上安排了一節社會實踐課“算‘24點”,本堂課我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玩撲克牌的形式,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組織學生自主活動,鞏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增強了合作意識. 整節課兩個班的課堂氣氛都很好,孩子們發言都很積極,不管會的還是不會的,孩子們都參與進來了. 其實在上課之前,我心里是有一點不安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人也會算一算“24”點,有些題目我自己也算不出來,課上怕孩子們不積極,也怕碰到自己不會的出洋相. 但在這兩節課上孩子不管是會還是不會,他們都愿意去嘗試,參與到活動當中來,可能孩子一開始就沒有把這當成是要解決的問題,只是把它當成了一個游戲,一個智力競賽,所以他們樂于參加,樂于計算!
當然,要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快樂的感覺,首先老師要帶著快樂的感覺來到課堂. 老師上課的心情如何,不僅僅是老師自己的事情,往往關系到全班的每一名學生,會影響學生的上課情緒.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變“接受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為“快樂性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因此,我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是要以快樂體悟來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去快樂的體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