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錯誤往往是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現違反教學結論或數學方法的現象. ”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對學生而言,錯誤不僅是一種嘗試和創新,更是內心真實的流露和個性的張揚. 我們要正確面對這些錯誤,以平和、淡定的心態善待錯誤的存在,善于發現、挖掘、利用,及時抓住契機,并加以正確的引導,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讓“錯誤”展現“課堂”精彩. 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巧用“錯誤”資源,展現“精彩”課堂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與探索.
一、顯示錯誤,修正思維
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并不可怕,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在不斷地出現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能力,豐富了知識,獲得成功的喜悅. 著名教育學者葉瀾教授曾說過:“在教學中寧要真實的錯誤,不要虛假的成功. ”因此,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出現錯誤時,不要馬上全盤否定他們的結論,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認真地回顧和分析,讓他們明白產生錯誤的原因,知道糾錯的方法,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如在教學四年級“商不變的規律及應用”300 ÷ 70 = ()……()時,大部分學生的答案都是錯誤的,有的學生算出商4余2,有的學生算出商40余2. 看到這種情況,我并不急于自己講解,而是請幾個錯誤的學生講講自己的算法,在此過程中結合學生的思路我又通過幾個連續的追問,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明白300里面最多有4個70,剩下20,所以商是4,余數應該為20,為了以后學生避免重蹈覆轍,我利用驗算的方法進一步證實這道題的正確答案,加深了學生對商和余數的認識,有效地解決了問題. 學生對學習的思維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他錯誤的原因所在. 當學生出現了錯誤,教師自己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利用學生的錯誤進行引導和點撥,讓他們自己重新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從而找到錯誤的源頭,然后再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想在這過程中不僅只是一個糾錯的過程,更是學生深入探究、學會思考的過程,相信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碰到此類問題,學生就會迎刃而解.
二、誘導錯誤,激發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總是希望能順利地完成每一節課,但是,真實的課堂不可能完美,必然存在著缺陷. 畢竟課是活的,對象是充滿生機的,任何情況都有可能會發展. 但是,我們可以把學生出現的錯誤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成為課堂中的亮點,有效地推動教學創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錯誤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為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我先出示2,3,5,6,9這些數字,讓學生從中任選三個數字組成2和5的倍數的數,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由此鋪墊后,我進一步提問:如果仍從這些數字中任選三個數字,你能否組成是3的倍數的三位數呢?學生積極性很高,想到組成個位上是3,6或9的數,利用學生的這個錯誤,我寫出其中四個——953,526,369和963,分別除以3,學生通過細心計算后發現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3的倍數,為什么呢?此刻,學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那么3的倍數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來繼續探索. ”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探索,總結發現3的倍數,它各位上數字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 在新課前學生對2和5的倍數特征有一定的認識,為避免“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思維定式的影響,我刻意讓學生的錯誤出現,并進一步利用計算的方法證明2,5的倍數的特征不等同于3的倍數的特征,由此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領學生經歷探索數學規律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思維的逐步深入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以及探索成功的喜悅.
三、捕捉錯誤,綻放精彩
隨著教學的深入與開放,課堂已不再是教案劇的演繹舞臺,教師也無法預料課堂中會發生什么. 因此,我們要善于學會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做學生最忠誠的聽眾,在傾聽過程中捕捉學生的錯誤信息,以及隱藏在錯誤背后的教育價值,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探索、發現,從而把錯誤轉化成課堂上的亮點,綻放精彩. 如在教學“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后,學生在練習(1)125 × (4 + 8);(2)125 × (4 × 8)時,常把這兩道算式弄混,容易把乘法分配律當乘法結合律來做,雖然我一直強調這是兩道完全不相同的算式,但錯誤還是頻繁出現. 于是,我巧妙捕捉這個典型錯誤,在班級里設置一個辯論賽,使得原本拘謹的課堂變為開放式的,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系列的質疑、爭辯、論證得出:(1)125 × (4 + 8) = 125 × 4 + 125 × 8;(2)125 × (4 × 8) = 125 × 8 × 4. 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 教師要敏銳地捕捉這些有價值的錯誤,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靈活巧妙地設置教學,調整教學方法.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發展思維,靈活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改正錯誤,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錯誤在課堂中煥發出勃勃生機,讓我們的課堂因為錯誤而更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