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娟
【摘要】 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要讓數學教學質量有所提升,切實改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事倍功半的現狀,真正為其“減負”,只憑教師的教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煥發其對數學的興趣,調動其鉆研數學的積極性,主動地去學習數學,并且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和學生都要把握好課堂這個主陣地,把數學學習規律、數學教學規律和數學學科特點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數學的教和學更有效可行.
【關鍵詞】 數學學習;教學質量
一、以趣促教,提高課堂效益
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靠的不是給學生“施壓”,而是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強烈濃厚的學習欲望,最終生成一種探究學習的動力. 從人的生理機制看,趣味能使人的精神系統產生優勢的興奮中心,使人的精神和思維進入佳境. 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所特有的好奇心,爭勝心,正確剖析數學問題中的趣味因子,精心領悟數學知識的美妙,激發學生的情趣,為小學生的繼續學習打好必備的基礎. 華羅庚指出:“就數學本身而言,也是絢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 ”數學像一座姹紫嫣紅的百花園,而數學教師則是一名出色的導游. 他只有對園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一溪一徑了如指掌,才能把握游者心理和興趣,從而娓娓道來,游者和導游同樂. 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數學的花園中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從而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數學課的學習中,提高課堂效率.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緊扣數學教學知識,抓住“熱點、活點、趣點”,正確引導,“點穴”到位,挖掘開發所教知識的趣源,在教學中實施“趣教”. 通過創造性的勞動,營造和諧寬松、情深趣濃、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課堂氛圍,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達到和諧統一,用數學固有的魅力來喚起學生對它的鐘情,讓學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動中掌握知識,在跳動的思維過程中學好數學,真正做到以趣促教,提高課堂效益.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習慣的培養.”所謂習慣是由于多次重復而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是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重復基礎上形成的有積極意義的習慣,自然對孩子的成長及發展起良好的促進作用,使他們受益終身;相反,孩子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形成的習慣,有許多是消極的,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長大后就有可能成為惡習,這樣將會遺害終身.
因此,我認為作為教師對孩子好的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給學生“魚”,而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捕魚”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捕魚”. 自學能夠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喚醒每名學生的自我改變、主動發展的意識,能夠解放每名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學習勇氣,真正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自學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來進行. 平時我曾教導學生,遇到新問題先是不怕,然后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學過的舊知識,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教師堅持這樣做,學生對此深有體會,而且樂于自己先學,樂于自己探究,良好的學風蔚然形成. 與此同時,教師在讓學生自學時還需要做到四個“明確”,即明確自學所用的時間,明確自學的內容,明確自學要運用的方法,明確自學時要思考的問題. 只有做到了這四個“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地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三、讓“兩習”扎根發芽,為新知揚帆護航
1. 練習
科學、合理的練習,是為新知揚帆護航.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 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要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實實在在地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合理地練習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運用、領會、鞏固,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數學思維是來自本人的心理運算和對運算的抽象理解,無法靠傳授知識和傳授方法來代替,而經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才能使其認知能力得到發展. 所以給學生出一些類型多樣化、有難易層次之分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
2. 復習
及時復習是對預習和聽講成果的鞏固,是與遺忘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有效的復習要注意方法. 對于當堂所學知識要趁熱打鐵,不留“后患”,尤其是作業要及時認真完成. 對所學知識每經過一段時間要整理加工,進一步消化、理解重難點,在不斷地復習中有效地鞏固所學.
總之,要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教師應有一顆熱愛事業的誠心,不斷探索,勇于創新. 當然,要熟練地組織駕馭好課堂,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求教師要創設好師生同步的課堂節奏和教學節奏,充分利用教具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 學無止境,我愿做教學中的有心人,致力于教書育人,創造性地組織教學,科學地致力于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努力營造師生相融的教學氛圍,熱心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意識,為學生將來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睢文龍,廖時人,朱新春. 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韓永昌.心理學[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鄭毓信.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陳心五.中小學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