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頂言
摘 要:在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機械課程的教學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是重中之中。詳細闡述了機械類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供借鑒。
關鍵詞:機械課程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161-01
機械類課程具有知識面廣,內容繁雜、抽象的特點。由于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同時不少學生缺乏機械方面的感性認識,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如何開展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課程教授者面臨的課題。
1從興趣入手,消除學生厭學心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機,進而推動學習的整個過程;同時,會在整個學習環境中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和情緒狀態,鼓舞學生認真而愉快地學習。職業學校的學生受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對課程的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特別是機械類課程枯燥、繁雜。如果在教學中,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必學之無味,學之困難,無法形成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策略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專業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把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并根據職業學校學生活躍、好動的特點,創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機械專業課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基礎差的問題,文化基礎薄弱,立體幾何知識空間想象能力較差,這些弊病在學生的學習中形成了很大的一個障礙,給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在他們的學習觀念中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錯誤的認為只要動手操作就能達到學習效果,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必要。殊不知,沒有理論知識的正確引導,直接動手操作不僅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而且學習效率低下。所以,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動機。
3化抽象為具體
機械類課程的內容抽象,在學習中學生不能快速、深刻接受和理解,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課程的教授中,要將內容化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①通俗易懂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幫助學生理解的“鑰匙”。課堂語言是教師充分消化教材后,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口述語言。它既不同于教材的文字表述,也有別于板書文字。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素質,在課堂教授時,切忌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和詞匯,否則學生會不知所云,對教師的教授無法形成積極的回應,久而久之,不僅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而且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②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舉例環節。課堂舉例是學生消化知識的“催化劑”,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正確得當的實例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機械課程中液壓傳動中的“液流連續性”原理的教授時,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講解:學生大掃除時用橡膠水管沖地面時,把水管捏扁,水流就沖得遠。水管被捏扁后,水管出口面積較少,但是水管流出的水量卻相等,所以只有水流流速的加快,才能保證水的等量流動。通過形象的實例講解,使晦澀的專業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善于啟發學生思維,體現學生主體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所授內容作判斷、比較、分析、綜合,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行課堂提問是許多老師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但此方法過于簡單,還應當采取新的方法。比如在學習倍增變速機構時,對教材上的工作原理圖,學生看不懂。此時若利用滑移齒輪的滑移和不同齒輪嚙合時強烈的色彩反差,學生不僅能掌握該機構的工作原理,還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5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表現力
中職機械課程內容主要研究機器的運動、受力、動態性能等問題,尤其是課程中復雜的結構、抽象的概念、還有原理和定律等內容,傳統的教學手段不方便表達或者表達不清楚,應當適當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了圖、文、聲、像、動畫、視頻的有機結合,它可以著力表現一般教學手段不易表達的內容,展示現場觀察不清楚的細節,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生動活潑的畫面,使課堂教學直觀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多媒體教學的表達方式直接,而且包含的信息量大,可省去大量的板書時間,加快教學進度,增加教學內容,同時可以解決一些口頭語言難以表達清楚、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或是不容易理解的問題。在機械課程中,液壓換向閥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但同時也是不容易被學生理解的部分。如果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滑閥的動作過程,進而對換向閥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有深刻的理解,使學生從生動的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
雖然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自己的特點,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適合,所以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適當的選擇教學方法。比如,原理公式的推理,最好要板書來進行,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推理思路走一遍,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加深刻。
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和整合,尋找多種教學手段的契合點,使課堂教學能夠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注重現場教學,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在機械類課程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和教學的實體模型。教學道具和實體模型可以模仿實際機械機構的工作原理和運動規律,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直接觀察機械的結構特征,運動特點,將理論直觀化,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增加了知識的感性教授,又加強了學生的理性認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情境中,領會機械傳動無窮魅力。此外,如果教學條件允許的話,一定要進行實物現場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變常規教學中以聽覺為主的一種感官為改革教學的視、聽、說、觸覺多種感官并用,心理刺激增強,充分體現了教師“導”與學生“學”的互動作用。以教促學,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中職機械課程具有自己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程教授的特點和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明了化,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積極的發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以獲得良好的教授和學習效果。同時,還要善于結合學生成長階段的學習心理和性格特征,創設有特色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何婕.中職機械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讀與寫,2011(10).
[2] 王君.小議中職機械教學的創新[J].成功,2011(21).
[3] 許亮.小議巧妙改變中職機械教學模式[J].成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