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偉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體制下,很多初中的學生都已經走入了社會當中. 這種現狀就要求學生在初中的教學階段必須能夠形成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適應社會和生活的需要. 自學能力就是一個人不用去依賴別人的幫助自己去掌握和接受知識的能力. 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其主要包含這些方面:獨自的思考能力,獨立的閱讀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它的形成過程比較復雜,而且是多層次的,不是簡單短時間內可以學到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堅持不懈的自學,養成的一種良好的習慣. 對于現代社會而言,文盲不再是以前那些不會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 這個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認識. 對于中學生來說,課程的學習是他們當下的任務,如何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當下初中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了一些相關的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的,強調自學能力的培養
目前社會上單純看分數、看升學率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從而造成學校追求高分數、追求升學率的現象,而各類考試基本上都以考查文化知識為主,至于自學能力的考查微乎其微且效果不佳. 在這種形勢下,教師更應當從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個體發展需要出發,每一課時都應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把自學能力的培養目標寫在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是認知的主體,這也是決定學生學習結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師就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導者,他的作用就是創設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一來,知識就不再是像傳統的教學方式那樣由教師或者其他人來講授給學生了,而是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也就是學生能夠正確地了解自己,并且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學能力的有效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培養學生所有能力的前提就是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化的知識. 為了有效地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按照教學的基本原則完成外,還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初中教學中,學生還是習慣于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并沒有主動地去自我學習,更談不上靈活運用.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把內容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學可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間接成功法,對于課堂中的問題可以設置成為不同層次的問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并且正確地引導和鼓勵學生,讓他們有一種跳一跳就能夠摘到果實的喜悅,這樣就能夠讓很多學生體會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好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2. 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內容的教學中,學生會因為遇到新知識而產生很多疑問,這些疑問就會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發生矛盾,讓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中找不到答案,為了找到這個新的答案,學生會非常期望能夠盡快解決新問題. 教師恰恰應當很好地把握住這個時機,及時抓住學生對新知識迫切了解的那種求知心理,正確地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解決問題. 數學本是一門非常枯燥和抽象的學科,因此,教師就應當把教學的內容設計成為有趣、新穎而且易懂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這些問題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和學習,不斷引導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最后通過自己把問題解決,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學習過程中同樣如此,如果能夠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學會自我學習,這樣就為他們以后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重要教學建議之一. 它有效地解決了目前中學數學新課改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大多數都是僅限于接受、模仿、記憶和練習,重視應試考試而不是思維的創新. 在新課改中,積極倡導學生能夠自我主動、勇于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自學能力本身就是一個人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必備能力,也只有讓學生真正地通過自己的數學思維活動獲得相應的知識,并且提出其中的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發展,才能徹底改變學生傳統的被灌輸式的學習模式.
4. 引導學生尋找規律,進行反思
在進行數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尋找規律就是對數學知識、方法和策略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學習和思維的構建過程中,反思就是一面鏡子,如果不進行反思,學生的理解就不會從一個低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數學的反思是需要多角度和多層次進行的,要全面地分析、考察和思考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出對數學思維有啟發性的問題.
5. 通過作業與檢測,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作業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這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數學作業教師可以檢查當天的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這樣才能不斷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認真地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概念很抽象,邏輯性特別強,應用也非常靈活,也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和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距離,這就使得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 正因為如此,學校才應該盡早開始在教學中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盡早養成自學的習慣,為以后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