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萍
摘 要: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學互動活動的效果。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是要教會學生“會學知識”。就這一問題進行一定的論述。
關鍵詞:教學地理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63-01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學互動活動的效果。當今學校教育被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首要問題是既要提高教育質量,又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這就是無疑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是要教會學生“會學知識”。因此,作為地理教學也應與時俱進,以課堂為載體,向課堂要效率,充分解放學生,讓學生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眼晴,讓他們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能說;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能到大自然中擴大視野,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不讓他們的功課填滿,不逼迫他們去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學生?!钡聡逃业谒苟嗷菡f過:“教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比~圣陶老先生也曾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中外教育大家的這些名言斷語,深刻地概括和總結了教學中應當遵循的規律和準則。過去,我們經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一桶水?,F在看來,不僅是給學生一杯水的問題,而是應讓學生如何得到這一杯水問題。假如說,教師總覺得自己有“滿桶子”的學問,勢必造成學生就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施予者。以這樣的思想,指導的教學必然會是“滿堂灌式”的。從現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所得的知識,多數情況下都是自己主動探索結果。在學生面前,教師不應再是一個居高臨下、滿腹經綸的“長者”,而應是一個善于引導學生探究、不斷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教師要教會的是學生如何主動得到“這杯水”,而不是怎樣灌輸給學生“這杯水”。為此,地理教學必須更新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和主人地位,應把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學生和地理學科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教學的效果。在教育當中,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習慣,并將其貫徹于教學的環節的始終。
1 確定目標,明確主體,做好課前準備
學生是教育雙邊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課程的實施者。要摒棄過去那種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必須把功夫用在上課之前,精心設計教學;做好課前策劃,搞好三個確定。一是要把握兩頭,確定目標。一頭要把握《大綱》內容,以《大綱》要求為目標,對每一堂課教學的任務、重點難點,心中有數;另一頭要把握好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這一主體,對學生的智能水平和知識水平以及接受能力設置一定的階梯,讓學生覺得難點不難,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讓學生有成就感。二是要確定主線,克難攻關。要深入鉆研教材,理清教材內容特點、編排次序和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編排出一條教學過程的線路。突出重點,把握難點,讓學生順藤摸瓜,一個一個地解決問題。三是要選擇教法,確定教學技巧。好的學習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應付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情感的陶冶。要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知識水平和個性特點以及學?,F有的客觀條件,全面地思考,科學地分析,選擇出最佳的方法,用于課堂教學,以保證課堂教學取得最佳的效果。
2 圍繞主體、因材施教,組織搞好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必須重視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應以學生為主體,變“教”師為“導”師,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為學生做導演、做向導、做教練。把講臺讓給學生,啟動學生思維,要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尋找各種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運用啟發設問、讀書思考、列表對比等方式,培養思維能力是會學的關鍵。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揮語言表達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深入淺出,適當點撥思路,使學生跟著老師引導的線路,掌握課堂知識的要點。二是以學生為主體,變“教”課為“導”課堂,師“導”生“演”,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使之獲得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通過教師的組織,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發現問題,當堂解決,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三是要知行合一,鞏固知識。俗話說:“眼過千遍,不敵手過一遍”。地理的許多知識是在地圖上找出來或填注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的手填注重要的圖表,是鞏固學習思維成果的必要環節。因此,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指導好學生的讀圖方法,閱讀教材、勾出重點、分清主次,、理清因果關系,分析圖形,以圖釋義,提高動手繪圖的能力。同時,按教材要求,組織開展好課堂“活動”,做好“思考與練習”,使所學知識的效地得以鞏固。
3 樹立學生的主人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地理課程,看似枯燥、呆板,但確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小到氣候變化,風雨雷電,大到世界各地、天空宇宙,內容博大,聯系廣泛。為此地理教學中,要緊緊地把課內與課外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要注重課堂學習,而且應注重課外學習積累知識,融會貫通,努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人意識,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地理知識。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發展迅猛,傳媒載體多樣,出行游覽便捷,掌握和豐富地理知識的途徑不僅來自于課堂和書本,更廣泛來自生活實踐。了解世界各地山水地理、風土人情。這些,不僅為課堂教學做了一定的鋪墊,而且為學生學習掌握地理知識開辟新的領域。作為地理教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根據地理教學的特點,善于結合實際,不失時機地指導、傳授給學生積累、豐富地理知識的方法,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的求知欲,不斷自覺地提高地理知識水平,在地理知識的海遨游。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視學生為朋友、為上帝,不僅要以學生為主,而且一切要為學生著想,直至把課堂全“讓”給學生,給學生以尊嚴,以鼓勵,以方法,以膽量,以熱情,以成功,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和學習中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