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堯

古代“易子相食”是個殘忍的選擇,讓人悲痛且無奈。而不法無良商家的行為無異于“易糞相食”。
6月30日,2012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在浙江寧波北侖展開爭奪。在以1比3不敵歐錦賽冠軍土耳其女排后,中國隊遭遇總決賽三連敗。中國女排只能打上兩局左右的好球,其后總會顯露疲態——“注意力無法集中”,更是姑娘們的普遍反饋。
追根究底,中國女排主帥俞覺敏給出的答案,讓人既吃驚又不免唏噓,“因為害怕瘦肉精,我們出來比賽都是不敢吃肉的,這回出來三個禮拜,我們直到北侖才好一點,才開始吃肉,這對我們的體力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不是因為比賽頻繁,不是因為傷病不斷,中國女排的體能問題,居然跟“瘦肉精”這個食品安全的問題扯上了關系。
食品亂象
今年1月19日,體育總局下發“禁肉令”要求運動員禁在外食用豬牛羊肉,各訓練基地在未確定肉源安全情況下暫停食肉,國家隊居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 “肉食危機”。此前,劉翔家人就曾表示,劉翔因瘦肉精等問題已多年不吃豬肉。
問題關鍵在于這次由倫敦奧運和運動員引出的瘦肉精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近些年,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從未中斷。1997年,香港瘦肉精中毒事件后,農業部開始明令禁止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克倫特羅即瘦肉精,此后瘦肉精逐步進入人們視野卻從未出局。2004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2005年,從大米里檢出了石蠟,從火腿里檢出了敵敵畏。2006年,從冷凍水產品中檢出了福爾馬林,從咸鴨蛋、辣椒醬里檢出了蘇丹紅。2007年,從食用菌中檢出了硫酸銅,從奶粉中檢出三聚氰胺。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驚全國。
到了2011年,“瘦肉精”事件進入集體爆發期,從3月份的全球肉制品巨頭“雙匯”遭遇瘦肉精門,到8月份的沃爾瑪假綠色豬肉,食品安全事故讓名牌企業紛紛曝光在公眾面前。在“瘦肉精”曝光期間,地溝油、毒豆芽、回鍋油、染色饅頭層出不窮。而“雙匯”被曝光之后,市值曾經瞬間蒸發89億,雖然損失巨大,但違規成本還是太小。
近些年,癌癥發病率在我國逐年上升,在北京癌癥已經連續多年成為第一大殺手,雖然惡性腫瘤的發生原因至今未完全明確,但所有研究都表明,環境污染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治病的罪魁禍首。而除去呼吸,人們最直接攝入有害物質的渠道就是食物和水。癌癥的高發不得不說是與食物與水遭到污染相關,所以最直接的因素就鎖定于公眾的一日三餐。
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鏈條尚未形成,國內食品安全事件確實是進入一個多發期。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長推動了食品生產和加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對滯后的食品安全監管和消費者保護制度與之產生了尖銳的矛盾,近些年,多部門聯合執法針對這些問題出臺多項整頓措施,但形勢似乎并未出現根本性的轉變。眼下,這一矛盾仍在不斷考驗政府治理“違法企業違法生產”的力度。
問題歸集
在我國登記注冊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有44萬8000家,其中十個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廠占了80%。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好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散農太多是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癥結所在”。以三聚氰胺風波為例,他認為是企業經營上“市場型”的盲目擴張與有限的奶源產生矛盾。而沒有出問題的三元屬于“基地型”,企業有自己充足的奶源,這種形式可以化解風險。所以推動食品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建設才是解決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1997年,我國已經明令禁止瘦肉精作為飼料添加,但卻屢禁不絕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有某些學者將萊克多巴胺(新型瘦肉精)作為鹽酸克倫特羅(傳統瘦肉精)的完美替代品,認為其毒性遠低于鹽酸克倫特羅,且代謝非常快,不易檢測出來,而事實是萊克多巴胺致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無良學者也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助推者。而有些學者辯稱,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當然政府監管不利、違法成本過低、消費者本身過分追求低價的心理都難辭其咎。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門達15個,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些監管邊界不清、監管重復和空白并存等問題。“掙的錢遠遠多于罰的錢,一些企業被罰后還接著違法”,也是一些食品生產企業以身試法的重要原因。
當東莞作坊用化糞池水熬地溝油,當重慶掏糞工掏扒生活殘渣提煉地溝油,黑心食品的制造商們在逐利時,每個沉默的旁觀者都將付出代價。古代“易子相食”是個殘忍的選擇,讓人悲痛且無奈。而不法無良商家的行為無異于“易糞相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依然時有發生。
日前,復旦大學碩士二年級學生吳恒創辦的“擲出窗外”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最近這家網站在兩小時內出現25000多人次的超負荷流量,甚至一度癱瘓。網站中有一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類似于“有毒食品維基百科”,可以方便網友隨時搜索食品安全相關問題。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顯示著人們對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呼聲與民意。
解決之道
“工廠把發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并隨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制成調料。”這樣令人作嘔的場景,就是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100年前的小說《屠場》的片段,描繪的是芝加哥某肉類食品加工廠。
據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這里時,羅斯福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隨后,羅斯福約見了作者辛克萊,并責令美國農業部調查肉聯廠的情況。調查的結論是“食品加工的狀況令人作嘔”。
此后,美國國內肉類食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歐洲削減一半從美國進口的肉制品,美國整個畜牧業陷入一片恐慌。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當年6月美國國會即通過了兩部聯邦法律: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并建立了1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雛形。
在美國食品安全一百年的發展之路中,還有一本書扮演了重要角色。那就是1962年在《紐約客》連載的《寂靜的春天》,書中以扎實的數據和資料,指出人類濫用農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合成制劑,將會危害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并通過污染食品、空氣和水,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作者主張減少化學合成制劑的使用,直接觸及了化工巨頭的利益,受到了激烈的反對。但肯尼迪總統在國會上討論了這本書,并授意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對殺蟲劑問題展開專門調查。結果,關于殺蟲劑潛在危險的警告被確認,一些企業和官僚被起訴,也促成美國食品安全狀況的改善。
衛生部的一位專家說,我國在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也已經建立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規,150多部部門規章。其嚴厲程度甚至是超過國際水準。特別是前不久,剛剛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將食品安全問題納入了官員的干部考核體系。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等技術支撐體系更加科學完善。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一種對于食物唯美的稱頌,“擲出窗外”網上的中國則回到現實。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根據全球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發布的“2011年全球幸福度調查”數據。中國人的幸福度排在第47位,讓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導致民眾幸福指數較低的主要原因。相比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建立起來的世界矚目的成就,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依然是巨大的,而政府的責任就是在未來的某一天,使“擲出窗外”網上的內容變為“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