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無心
知道上海玻璃博物館已經很久,但下定決心前往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對上海本地人來說,它的位置也太過遙遠陌生。偏于上海北部一隅,乘坐地鐵再打一程的士,連出租車司機都對這一帶十分陌生。但在一個春天的下午,我終于到達。
前世今生:從老廠房到博物館
博物館所處的這一帶,曾經是上海輕工業企業的生產基地,聚集了不少老廠房。至今這一區域都甚少民居,馬路上塵土飛揚,道路兩旁是一大片一大片當年的廠區,如今有不少已經荒廢。玻璃博物館,就是在這里,如鳳凰涅槃浴火而生。黑色玻璃構建而成的建筑,誕生于過去那個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玻璃廠。就這樣,在這個曾經火與熱交融的玻璃工廠廠區中,孕育出從熔爐車間到藝術空間的非凡轉變。
20元的門票,拿到手的并不是常見的紙質印刷票據,而是一把電磁“鑰匙”。工作人員貼心地提醒道:“熱玻璃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建議先去觀看表演,而后再回來繼續參觀?!?/p>
這個設在當年的熔爐車間中的表演,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演。如同一個真正的劇場,這里劃分出表演區域和觀眾席,座位呈階梯式向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小朋友是表演最熱心的觀眾,看著兩位師傅用手中的空心金屬棒,伸入熔爐中蘸取融化了的玻璃料,用轉、甩、按壓等方式,就如同變魔術一般,讓軟軟的半固體玻璃料幻化出隨心所欲的形狀——天鵝展翅潛游、玫瑰自在盛放……栩栩如生而又晶瑩剔透。
最好玩的當然是吹玻璃。一大團玻璃料在金屬棒的頂端被旋轉出基本的形態之后,通過數次吹氣,讓一個空心的花瓶漸漸成形,最后浸入盛滿冷水的模具中,兩秒鐘之后便顯出了美麗的冰裂花紋。之后再經過淬火、打磨等一系列工序之后,便會成為工作人員手上一個漂亮的玻璃成品了。大朋友們記住了那一系列工序和聽起來十分陌生的專業名詞,小朋友則一擁而上爭相觸摸“魔術”之后的完成品,好奇與興趣的種子悄然播下。誰又能說,他們之中將來不會出現一位真正的玻璃藝術大師呢?
那些玻璃告訴我們的事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已經伴隨我們共同度過數千年的玻璃,本身就是一部智慧、技術與藝術的發展史。上海玻璃博物館的主體建筑一層,就給每一位參觀者講述了一個關于玻璃的故事。
古埃及人早在史前時期就能夠運用玻璃釉進行裝飾,3000多年前已經擁有設計相當合理、完備的玻璃工廠和高溫熔爐。對于數千年前的埃及人來說,著色玻璃可以仿制成寶石,是比金銀更美麗珍貴的財寶。
羅馬帝國的興盛時期,對玻璃的運用也日趨成熟。到了13世紀,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至今,游客們漫步在威尼斯,還能參觀當地的玻璃工廠和博物館。而各種玻璃工藝品商店更是遍布水城,幾年前我在意大利旅行時,也在威尼斯買下了一套玻璃飾品,在這些集合了圓潤的線條、絢麗的色彩和驚人的想象力的“小玩意”上,就凝固著我對旅途的所有美好記憶。
玻璃博物館的“歷史篇”則從古埃及人的智慧開始,橫貫了古今中外。特別令人大長見識的是中國人的玻璃發展史。從戰國時期看上去頗為簡單粗糙的玻璃珠、玻璃環,到明清時已經十分精致漂亮的玻璃鼻煙壺、玻璃杯,原來玻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也長久地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工藝篇”則從科學出發,講述了石英砂、長石、石灰石等天然礦物質在制作玻璃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通過不同的工藝,又能讓玻璃呈現出浮雕玻璃、鍛打玻璃、琉璃玻璃、夾絲玻璃等等無數的種類。
來到互動區域,墻上的屏幕中播放的是電視、電影中出現的與玻璃有關的情節和畫面,再來自己動手、動腦,打開展板、細看窺視鏡,來探究所有與玻璃有關的秘密。如此走上一圈,就連來參觀的小朋友們,也都能稱得上是半個“玻璃專家”了。
極美,綻放在玻璃之間
小時候,我有一個玻璃鎮紙,透明圓形的物件當中,雕刻著一只天鵝。那曾是我童年時期最心愛的寶貝,任何時候,只要拿出它來,總能看上許久絕無厭倦。
這是玻璃藝術品曾帶給我的關于美的啟蒙。而今天,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的展廳里,來自世界各國的玻璃藝術大師的作品,構建出一個美輪美奐的神奇世界。
從美國的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到捷克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魯賓斯基,從獲得過“玻璃藝術協會終身成就獎”的利諾?塔格里亞皮埃塔(Lino Tagliapietra)到英國詩人、玻璃藝術作家和講師安德魯?博文頓(Andrew Brewerton),他們的作品在這里都能看到。
站在館內的伽藍畫廊,我才知道玻璃能夠完成的創作竟然可以如此多樣。人物塑像、玻璃長城、透明月亮船,甚至還有一件看上去無比輕柔綿軟的玻璃“百衲衣”!與大理石、玉石、木頭等其他材質相比,玻璃所獨有的透明感,讓它不僅可以“雕刻”出各種形狀,更能在透明的外表之內,容納并包裹著無數的可能。如此豐富的層次感與表現形式,是其他任何雕塑品所無法相比的。
某些時刻,我甚至會有“迷失其間”的錯覺感。在這個光、影與玻璃反射所共同創造出的空間中,似乎可以透過折射,讓眼前的一切延伸到無限遠。
而讓那份迷失的情緒迅速回到現實而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在二樓的咖啡館里來一份下午茶。與普通咖啡館不同的是,這里的桌椅全部倚墻而放置,中間的巨大空間則布置了一張長桌,上面擺滿了玻璃餐具、花器等家居用品。喝一杯盛在玻璃杯中的摩卡,來一份巧克力蛋糕,陽光從頭上的玻璃天頂流瀉而下,滿滿的愜意和饜足感,是這個與玻璃有約的下午,最美妙的句點。
【責任編輯】張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