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摘要在語言學中,常見“語言對比”和“語言比較”之類的說法,有些專家學者將其等同看待,亦有專家學者將其分開使用。那么,“對比”和“比較”這兩個詞在詞典上和在語言學上的定義有什么區別?以此來分別命名的“對比語言學”與“比較語言學”之間,又有何異同?本文將結合這兩個學科的定義,來說明語言學研究中“對比”與“比較”的區別。
關鍵詞對比語言學比較語言學對比比較0 前言
在語言學中對雙語或多語進行對比或比較研究,以求得異同點。由此產生了對比語言學和比較語言學這兩種不同的學科。兩者僅一字之差,但是研究對象、方法等相差甚遠,在外語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且學術文章中“對比”和“比較”這兩個術語的混用現象較為嚴重。
在《現代漢語大詞典》中,“對比”的定義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況互相比較。”對“比較”這個詞給出的主要定義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在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某種聯系的事物間,辨別高下、異同。”通過漢語詞典的解釋,我們對這兩個詞有了初步的印象,“比較”的對象相對比較多;而“對比”則是把比較鎖定在兩個對象之間。而這兩個詞的定義的相同點是,它們動作的指向對象都有一定的共同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比較或者對比。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這兩個詞的理解,進而在語言學上區別它們,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對比語言學”和“比較語言學”。
1 對比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定義
對比語言學的定義: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兼有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性質,其主要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對比研究,用共時的方法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相異點,從歷時和共時的角度對描述的結果給予解釋,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語言和其他相關的研究領域。
比較語言學的定義:比較語言學包含著歷史語言學和比較語義學的兩種相互關聯的內容。歷史語言學是研究一種或多種語言的語音系統、語法規則和詞匯構成及應用等方面的短期變化和長期演化的規律;研究一種語言從某一歷史階段到下一歷史階段的發展史,是屬于歷時性的研究。比較語義學是研究語言之間(屬于同一語系)的親緣關系,旨在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母語。
2 比較語言學與對比語言學的區別與聯系
比較是語言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進行語言學比較時,根據比較對象不同,分成兩種情況:一,選擇共時或歷時的語言現象來進行比較;二,選擇對某一種語言內部的語言現象來進行比較或對不同語言之間的語言現象進行比較。
第一種情況中,語言學比較分為歷時研究和共時研究。比較有兩種形態:一種叫做縱向比較,例如比較語言學里面的歷時比較;另一種叫橫向比較,例如對比語言學里面的共時比較。在這一種情況中,歷史比較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是處于比較語言學之下的同一層面同一級別的不同學科。
第二種情況中,比較語言學分成了四種類型,則同一語言內部的共時比較(這是語音學、語法學、詞匯學等構成當代語言學主流的各個分支學科的一種主要研究方法)、同一語言內部的歷時比較(是詞源學、古今對比語法學等的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往往與同一語言的歷時比較相結合,形成了當前語言學研究領域中最先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歷史比較語言學)、不同語言之間的共時比較(其中細分為語言普遍現象研究、語言類型學、對比語言學)。在第四種類型中,歷史比較語言學處在第二層次,對比語言學處在和歷史比較語言學沒有直接關聯的第三層次。
那么,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比較語言學以共時比較作為基礎,在共時比較的基礎上加入歷時比較,就屬于歷時比較語言學;只談相同時代的斷層的語言比較,不涉及歷史變遷,則屬于對比語言學的研究。許余龍(2010)在論述對比語言學是共時的研究時,也表示共時對比并不完全排斥將某一語言的現時狀態與另一語言在某個歷史時期的狀態進行對比。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比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的特殊形式,比較語言學是對比語言學的基礎。
3 從語言學角度看“對比”和“比較”的區別
“比較”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在語言學的發展歷程中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對比實質上也是語言學中一種具有特定含義的比較。
在此,筆者認為,如果就“比較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的定義以及目的等來說,語言學上“比較”和“對比”的區別和聯系則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比較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同屬于語言的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語言,要研究語言,就要對語言的本質有所認識,也即是對語言的基本性質、結構和規律有所認識。對語言進行比較和對比,能夠促使我們對語言加深認識,這有利于推動其他語言學分支的發展,也可以反過來再次促進我們更好地開展比較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的研究。第二,對比語言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的對比描述,目的是希望對所對比的兩種語言的特點有深刻的認識,從而運用到實際教學或編纂等具體工作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比較語言學的被比較的成分間的關系成了主要的研究對象,也是比較的目的本身。第三,比較語言學主要研究的是語言的演變,是歷時研究。而對比語言學中的比較主要重視不同語言之間在某一特定時間段的差異。第四,“對比”更側重于語言之間的不同之處。對比語言學的“對比”是基于相同基礎上的不同,有很多的相同之處,才能對比出其中的不同。沒有相同之處,也即沒有可比性。之所以稱作對比語言學,也正是為了突出對“不同”的側重態度,而采用“對比”一詞,以便區別于“比較”一詞。
4 結語
總體上,筆者認為,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比較”與“對比”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研究語言對象數量不同、研究語言發展的時間范圍不同以及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語言學上的“比較”是描繪的是作為不同語系的語言的發展歷程,重在研究語系之間的內在關系,闡述它們的體系和特質,最終建立某種譜系關系。“對比”則是通過不同語系、相距遙遠的語言之間的對比,來更好地“研究不同語言在語法、邏輯和對經驗的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區別”。簡而言之,“對比”有同有異,趨于求異,而“比較”有同有異,更趨于求同。但是當“對比”“比較”作為語言研究的方法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區分的必要的,因為這都是表層上的術語區分,把眼光放到學科研究內容上更為重要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