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本文以青年網民心目中的河南形象為切入點對近年來河南形象重塑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河南要重塑形象,必須全面提升政治、經濟、文化、城市面貌等各方面的水平;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提高危機公關能力;創造各種條件使外界深入了解河南;河南形象重塑應有選擇地利用媒體平臺、講究傳播方法等。
【關鍵詞】青年網民;河南形象調查
調查背景及動機
上世紀末河南形象被嚴重妖魔化,近十幾年來,河南經歷了艱辛的“去妖魔化”歷程,在此過程中河南政府、媒介和民間各方均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形象重塑。筆者大致將其總結為三類:第一類,宣傳優秀河南人物事跡;第二類,實施文化推廣;第三類,經濟搭臺促宣傳。為了解河南形象重塑的效果,筆者開展了此項調查。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的范圍為青年網民,主要采用問卷法調查。結合前期文獻探討的結果,將河南形象分為兩大部分:河南形象和河南人形象,采用沙氏通三級量表進行測試。問卷先請若干網民試做,從語言、思維習慣等方面進行修改完善,最終框架確定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學特征;第二部分為河南形象調查(包括整體印象、政府形象、經濟形象、文化形象、城市形象五個方面);第三部分為河南人形象調查(包括對河南人性格品質的印象及對河南人的態度兩個方面);第四部分為印象來源;第五部分為河南形象的媒介傳播效果。
問卷在問卷星網站發布,并利用問卷星提供的在線技術支持進行分析統計,發布地址為http://www.sojump.com/jq/1381048.aspx。調查方法:聘請調查員在網絡論壇發布問卷信息,隨機抽樣。調查員按照區域和職業進行篩選并經過培訓,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河南、河北、陜西、新疆、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廣西、江西、福建等19個省市。所選論壇為三類:第一類為大型商業網站,如貓撲BBS;第二類為地區網站,如大豫網;第三類為興趣論壇,如服飾論壇、攝影論壇、筆友論壇等。
共回收有效問卷394份,其中男性226人,占57.36%;女性168人,占42.64%。河南籍199人,占50.51%;非河南籍195人,占49.49%。高中以下學歷33人,占8.38%;大專或本科學歷290人,占73.6%;研究生及以上學歷71人,占18.02%。
調查結果
為了讓結果更加客觀,筆者以籍貫為分割線,對比分析河南形象的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
河南形象。在河南籍青年網民心目中“河南整體印象”較好,七成人持肯定態度,而非河南籍青年網民則有超過一半表示對河南“印象一般”,且有一成網民表示對河南印象差。
對“河南政府的評價”,非河南籍受訪者正面、負面、中性評價基本相當,分別為31%、30%和39%。河南籍受訪者選擇比例分別為37%、36%和27%。相比較而言,有更多的河南青年網友對河南政府形象不滿意。
六成多的河南籍和非河南籍受訪者均認為河南“經濟形象一般”、“城市面貌一般”,對于是否會“購買河南商品”持無所謂態度。
關于河南的文化形象,選擇比例最高的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但沒有很好地傳承發揚”,76%的河南籍受訪者和63%的非河南籍受訪者認同此說法。
河南人形象。河南籍和非河南籍青年網民對河南人的評價均較為正面,其中河南籍網民的評價尤為良好,認為河南人具備很多優秀品質。非河南籍受訪者中,四成多選擇了正面描述的詞匯,不到兩成選擇了負面詞匯。
鳳凰網在2012年3月進行了一項《河南人形象調查》,問卷發布在鳳凰網城市專題(調查時間段與本調查相近)。問卷發布一周,鳳凰網撰文稱,近半數網民對河南人存在負面印象。此結論與本調查結論有較大出入。分析其原因,重要的一方面可能是研究對象不同。鳳凰網研究對象為全體網民,而本調查僅為青年網民。此外,本調查以是否為河南籍區分開了被調查對象,更利于得出客觀結論。鳳凰網在發布其結論后短短幾天,問卷結果就出現了戲劇性逆轉,出現正面印象和負面印象持平的狀況。至筆者撰文之日,共有20多萬人次參與了該調查,結果呈現為84%的網民對河南人沒有負面印象,與本研究所得接近。
在對河南人的態度方面,問卷中語句表述為“假如去經商,您是否會選擇河南人作為生意伙伴”,超過五成的河南籍受訪者選擇會,而將近五成的非河南籍受訪者選擇無所謂。表示不會和河南人合伙做生意的河南籍受訪者和非河南籍受訪者比例分別為9%和30%。
形象來源。該項調查僅針對非河南籍受訪者,對河南及河南人的印象主要來源于親身體驗的占43.59%,人際傳播占23.59%,廣播電視報紙占18.46%,網絡占14.36%。
親身體驗的被訪者有將近一半對河南印象良好,通過人際傳播、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途徑傳播的被訪者,比例最大的均為“印象一般”。對河南印象差的排名依次為親身體驗(12%)、廣播電視報紙(11%)、網絡(7%)和人際傳播(6.5%)。
親身體驗者對河南人的形象評價最為正面;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認知河南人的受訪者,評價較為正面;而通過人際傳播了解河南人的受訪者,正面和負面的選項比例基本相當。
地區形象的媒介傳播效果。調查顯示,河南籍受訪者比非河南籍受訪者更多地關注各類關于河南的新聞,包括負面報道。河南籍受訪者關注程度最高的是重大文化旅游事件,八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知道,其次為關于河南的負面報道、先進人物事跡報道,這二者關注程度基本相當,經濟類事件僅以25%的知曉率排在最后。非河南籍受訪者最為關注河南的負面新聞,其中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接下來依次為河南先進人物事跡、文化旅游事件,經濟類事件依然排在末尾,僅有一成人知道。
發現問題與對策建議。青年網民不分地域,對河南的政治、經濟、城市面貌的評價均以“一般”為主。一方面說明河南的“去妖魔化”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表明河南各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此外,該結果與被調查群體的年齡及行為特征也不無關系,被調查者多為80后、90后,他們敢于打破常規,崇尚獨立判斷,不人云亦云,這也是河南抓住機遇,在青年中樹立新形象的良好時機。
即使六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但他們對河南文化形象的評價依舊為“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但沒有很好地傳承發揚”,可見河南的文化振興任重道遠。河南只有全面提升政治、經濟、文化、城市面貌等各個方面的水平,才能真正樹立起良好形象。
受訪者對河南人品質評價較為正面,但在態度方面卻有兩成人明確表示不會選河南人做生意伙伴。此結果顯示青年網民在對河南人的認知和態度上并不一致,存在較大落差。這可能源于刻板印象的穩固性,因此,首先,河南政府除了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外,更需要創造各種機會、利用各種渠道讓外界更多地了解河南人;其次,每個河南人都應以自身為載體,傳播河南良好形象。
對非河南籍青年網民而言,對河南整體印象好和差的傳播途徑前兩名均為親身體驗和廣播電視報紙。由此可見,人際傳播對地區形象塑造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河南務必要注意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此外還要重視媒體傳播。河南媒體應增強議程設置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重塑形象;其他各類媒體也應依照新聞規律,講究傳播方法,科學客觀地報道河南。
調查顯示:被訪者不分區域,都對河南負面事件保持了極高的關注。因此各級政府應提高危機處理的能力,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學會危機公關,掌握處理負面事件的藝術和原則,不能堵和壓,在化解問題中展示出政府的原則和作風。同時建議完善危機預警機制、管理機制和處理機制,并常態化管理。
經濟類事件傳播效果不好,知名度較低,僅有不到兩成的青年網民表示知道。由于問卷中所選經濟事件與文化傳播有一定的聯系,因此筆者推斷經濟事件的關注率事實上低于該結果。如何提高經濟事件傳播效果,應成為各方在重塑河南形象時重點關注的方面之一。
傳播效果是否好與傳播平臺密切相關。多家媒體聯合立體傳播或經名牌欄目傳播的事件,知名度明顯高于影響一般的媒體或欄目。因此,河南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傳媒的水準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多與影響力大的同行聯手重塑形象。
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口頭傳播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興起使得互不相識的人能對同一話題聊得熱火朝天。目前好多網站上開設有“河南人吧”,河南人不僅要利用傳統大眾媒介,更要重視網絡媒體的力量。[1]因此,要使“河南形象討論”在重塑河南形象中起到重要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韓春麗,鄭璐.媒體報道與地區形象塑造——以上海三家紙媒關于河南的報道為例[J].新聞愛好者,2007(7上).
(作者單位: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