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
即將召開的券商創新業務大會在資本市場或已提前預演。4月5日,大盤連續經過3月份的洗禮后迎來4月的“開門紅”,其中,尤以券商股的強力表現搶眼。龍頭券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盤中一度漲停,觸及了這輪反彈的新高。截至收盤,券商板塊大漲5.77%,板塊內20只個股全部收紅,其中漲幅最低的太平洋證券收盤漲3.25%。
翻看上市券商2011年的年報,整體的盈利情況并不理想。“上市券商中,除了中信、海通等大型券商業績較為穩定外,其他中小券商業績都不行,券商靠天吃飯的本性并沒有改變”,深圳某券商研究員如是說。“券商股的高歌猛進很可能與最近監管層頻繁提出的加大證券公司的創新力度有關,即將召開的創新業務大會很有可能是行業發展的新動向。”
創新業務有望獲實質性突破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上表示,我國證券行業除規模體量、專業水準、盈利模式等與境外投行存在差距外,主要的問題是創新不足,不能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并指出,應給證券公司提高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留出足夠的空間。
此前有消息稱,監管層擬放開券商代銷資格,今后券商營業部就會像商業銀行網點一樣,能代銷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理財產品、固定收益等各種金融產品。目前,國內券商對理財產品的代銷資格僅限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和基金,代銷資格也要得到證監會的審批。雖然目前已經有部分券商在試行這種模式的產品代銷,但是這次是從監管層的角度看到了這一趨勢的改變。
即將召開的券商創新業務大會則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雖然券商創新業務已經呼吁了很多年,但是在今年4月份的創新業務大會上可能會有實質性的突破。這次大會旨在推進券商盈利模式轉型,監管部門也將對創新項目列出時間表,加快推進,積極試點。像此前一直有券商在做的新型營業部設立、最大限度拓寬券商自營以及資產管理業務范圍、修訂資產管理業務規則、證券公司代銷各類金融產品等內容都會涉及。有券商人士指出,這次大會將奏響創新的“集結號”,也是行業的一個新動向。
尷尬發展
與金融業其他行業相比,整個券商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是最小的,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產規模達113.28萬億,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達6.01萬億元,信托總資產達到4.8萬億元,而我國109家券商合計總資產規模則僅為1.57萬億元,即便加上基金公司總資產凈值2.1萬億,整個證券行業的總規模也僅有3.67萬億。
另外一組數據則更能顯示行業自身的尷尬境地。2009-2011年,國內證券公司的總資產分別為2.03萬億、1.97萬億、1.57萬億,凈利潤更是從932.71億元降到了393.77億元。“行業的創新不足、缺乏競爭力導致了行業發展速度落后甚至還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該研究員指出。
以去年借殼上市的國海證券為例,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7億元,比上年同期降32.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52.87萬元,比上年同期降83.46%。很明顯,盡管借殼上市后為開展特定業務所必須的凈資本充足了,但是創新業務的開展不足,使得中小券商發揮的空間依然很小,靠天吃飯的本性并沒有改變。
本輪反彈或近尾聲
與其他行業股票上漲的驅動因素不同,券商股上漲主要看政策性的紅利。盡管未來有一系列利好因素來推動行業的發展,但是本輪上漲中,券商股整體上漲幅度已經很多,也已經大致反應了市場的預期,從技術的角度看,節后首日的反彈如果不能得到持續,那么券商股的反彈很有可能也已經接近了尾聲。但是如果創新業務得到發展,盈利的實質性改善對板塊的上漲構成更為長期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