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寶芬
摘要社會實踐在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方面卓有成效,正在被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學校在重視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的同時,應高度關注實踐教育的法律風險防范,以保證實踐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更加清晰地分析實踐教育中的法律關系,本文將以軍訓活動的開展為例,探討實踐教育中的法律風險防范。
關鍵詞實踐教育法律關系法律風險
1 實踐教育中的法律關系分析(以軍訓為例)
在軍訓中,學校與多方發生法律關系。最主要的關系為校方與軍區之間的委托關系。軍區作為一種特殊的主體,在與學校發生軍事培訓的關系時,即是民事主體,與學校之間形成委托關系,軍區應嚴格履行委托義務。軍區承接軍訓除需保證常規的軍訓任務外,還需保證飲食的安全、健康,學生的人身安全等。
軍訓前,大部分學校會為學生采購專門的軍訓服,校方與供貨方之間構成買賣關系。在當今市場復雜的情況下,買賣合同的簽訂對于保證軍訓服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買賣合同訂立后,依法具有對當事人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即買賣合同的效力。它是買賣合同依法成立后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現為當事人雙方即出賣人、買受人在買賣合同中的具體權利關系和義務關系,以及不履行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①出賣人的義務包括交付標的物、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瑕疵擔保義務。
在軍區進行軍訓的,學生的運輸就不可避免。學生作為乘客,承運人應當保證學生的乘車安全,對運輸過程中學生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傷亡是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乘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學生在乘坐前應及時將身體狀況反映給帶隊老師,帶隊老師也應進行調查,以防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校與學生之間既存在行政管理關系又存在民事關系。高等學校既是獨立的辦學主體,又是國家履行教育職能的一種實現方式,而公立高等學校的辦學權力和權利,是國家教育權的轉移或委托。《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實施?!贝艘幎ǎ谟枇藢W校公共管理的職權。學校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明顯的單方性、強制性,具有約束力、執行力,符合行政權力的特征,此時,高校是以行政主體的身份而存在。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學校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雙方形成一種特殊的民事合同關系。根據《高等教育法》的規定,我國高等學校具有法人資格,是獨立的法律主體。學校與學生之間具有平等地位,互為權利之享有以及義務之履行。例如,學生在食堂就餐、在宿舍住宿、在校內購物等。
在上述法律關系中,合約的對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會存在合同風險。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又可能造成侵權風險。任何一種風險都可能會造成人身和財產的損害。如何有效防范,對于保證實踐教育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2 實踐教育的法律風險防范
2.1 學校與實踐教育單位之間的風險防范
學校作為民事主體,在與實踐教育單位確定教育基地的環境、設施等基本情況時,應以書面協議為準,而不是口頭協議。一旦出現糾紛,書面證據的效力將遠遠大于口頭協議。協議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有助于防范和控制風險。諸如實踐教育中需確定教育基地的情況、持續的總時間及每日的教育時間、指導教師的配備情況、報酬情況、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違約責任等。在外地實踐教育,需要住宿時,需與實踐教育單位確定住宿條件(如床位分配情況、是否提供開水、是否提供免費洗澡、是否提供床上用品等),以及用餐的費用和標準等。
合同主體的問題。合同主體適格,是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條件之一。學校作為合同的一方,應以學校的名義,即由學校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代表對外簽約,并加蓋學校的公章。但是,現實中經常出現的卻是由學院或學校的職能部門這類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主體對外簽約。合同相對人應為具有合同主體資格。如簽約對方是企業時,請審查是否具備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企業各部/科/處/室等不具備主體資格,不能簽約,否則可能因主體不合格,而被認定為無效。但是企業的分支機構(包括辦事處、分公司、分廠)等如果具有非法人營業執照或經過授權,則具有簽約資格。
合同簽訂后,若發生內容的變更,需及時簽訂補充協議,而非口頭變更或單方批示。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為保證糾紛出現時,可以提供充足的證據,合同的原始文本、變更文本、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函件要做簽收、保管。
書面協議應細致入微,保證協議在履行過程中,不出現大的分歧。否則,不僅會引發學校與實踐教育單位之間的矛盾,還可能會使學生情緒波動,影響教育效果。
為增強協議內容的全面性,在考察實踐教育基地的過程中,可組織學生參與。學生作為最終的實踐主體,會考慮更加全面、細致。
在實踐教育中,學校和實踐單位對學生的心理干預、心理輔導、個人安全教育不到位,可能會出現一些危及學生安全的突發情況。學校雖然不是第一責任人,但也往往會被卷入糾紛。為減少學校的損失,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學校可以通過為學生購買相關責任險的方式,將法律責任轉嫁到保險機構。
大量學生的集聚,可能會使一些商家違法提高商品價格,侵犯學生權益。為避免學生受到財產損失,應及早采取維權措施。若商家屬于軍區自營,應在委托合同中明確約定不得違法提價;若屬私人營業,應與之進行溝通或聯系當地價格主管部門。
2.2 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風險防范
學校和學生之間既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政法律關系,也是事業單位法人和個人之間平等的民事關系。實踐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從理論上來說,學??勺杂砂才?。但在教育基地不是學校的情況下,學校應履行告知義務。在學生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時,應告知學生的監護人。學生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原則上只需通知其本人,但為了增強學生家長與學校的配合,防止出現意外時,學生家長與學校產生糾紛,建議學校告知學生家長。告知的形式以書面為宜。既可以是紙質協議、也可以傳真、電子郵件等的書面形式。除告知義務外,學校應盡到相應的教育、管理職責。
3 總結
實踐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應在不斷探索活動方式的同時,提高法律意識,保證各環節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