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業特色型大學在面對高等教育改革時代潮流時,由于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出現了事業停滯不前的狀況和制約事業向前發展的諸多瓶頸。筆者認為,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對行業特色型大學未來的發展將起到關鍵的作用。本文試從加強其建設的重要意義入手,為行業特色型大學實現質的飛躍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行業特色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質的飛躍
1 新時期行業特色型大學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
新時期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與原行業隸屬關系的改變,使行業性特色大學在發展方向與定位上出現了暫時的迷茫,加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行業性特色大學開始面臨諸多新問題:(1)行業支持力度減弱:與原行業部門的聯系和溝通渠道減少,校企合作的廣度、深度降低,原行業部門政策和經費支撐力度弱化,部門資源優勢和機會優勢逐步喪失。(2)學科和專業面狹窄,學科特色優勢被削弱,學科特色不明顯,學科發展不均衡,學科門類盲目求齊全;(3)師資力量不均衡,基層學科被冷落;服務面窄,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不高,難以融入地方經濟建設;(4)由于學科之間缺乏交叉融合,行業特色型大學的科研往往出現單兵作戰、各自為據的局面,缺乏協同創新能力。(5)面臨新的形勢行業特色型大學陷入去特色化的“趨同”困境,眾多高校辦學定位、辦學模式、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的趨同化現象嚴重。
2 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建設是行業特色型大學實現質的飛躍的關鍵舉措
筆者認為當前行業特色型大學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人文社會科學(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稱,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其任務是研究并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表明,任何一所行業特色型大學要真正成長為世界一流大學或高水平知名大學,必須真正重視并協調發展人文社會科學。
2.1 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現實意義
(1)理工科的社會價值的實現,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文科揭示的規律和提供指導。麻省理工大學著名的劉易斯報告強調學校“應該能夠把它們(科學技術)與人的價值觀念和人類的希望聯系起來。” “有責任預見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學會如何以人道的方式處理新的技術問題”。科學的進步受到更廣闊的社會背景的影響,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確保了科學技術發揮正面的作用和影響。
(2)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投入,對于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回報潛在而巨大。文科的特點是周期長,見效慢;理工科的特點是周期短,見效快。但是相對于工科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巨大投入,發展人文學科由于其自身特點需要的經費并不是很多,但是帶來的效益和影響卻是巨大的。2011年,國家頒布了《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強調要大力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行業特色型大學也應該抓住機遇,作為提升自身人文社會學科建設的有利契機。
(3)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公分母”,對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起著關鍵作用。行業特色型大學不僅是科技精英和工程師的搖籃,也是高素質一流人才的搖籃。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無疑要在未來的各種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并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行業特色型大學必須把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培養對象的境界、內涵和層次,培養一批競爭力強、適應社會變化、解決職業問題、廣博而又專深的行業領袖。
2.2 從四個方面重點探討人學社會科學的建設和發展
(1)重視文科的價值觀與學科特點,樹立正確的學科平衡觀念。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長期過程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觀點、準則和方法,遵循這種規律是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必要前提。在壓倒性的理工科價值標準氛圍中,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文科的特殊性往往不被理解和尊重。大學應該努力達到學科平衡,這種平衡不是經費方面的平均,而是給予文科更多重視。行業特色型大學應該努力在兩種文化間架設橋梁,把人文社會科學提高到科學與工程同等地位,把二者融為一項偉大事業。
(2)堅持一流學科建設標準,實施少而精的發展策略。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發展規劃中,如果某一部分始終只能是二流,那就像木桶的短板,留下致命的弱點。人文社會學科建設必須堅持一流的標準,從依附和為理工科服務變為獨立發展,使該學科與行業特色學科平起平坐或者達到平均水平。必須實施少而精的發展戰略,培植與工程、科學及數學直接相關的學科,使其教學、科研均達到異常專精的程度,質量達到一流水準。
(3)加強通識教育,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拉什代爾在《中世紀歐洲大學》說到:“事實上我們早已跨越過辯論專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孰優孰劣的階段,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僅僅普通教育可能導致膚淺和淺嘗輒止,而僅僅專業教育則可能會導致狹隘和缺乏遠見”。人文社會科學教育能夠極大地提高人才培養規格的檔次,豐富人才培養的文化內涵,完善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觀察問題,并站在全球化的有利位置理解自身,在言論和文字中表現其洞察力,從而走在世界前列。
(4)進行組織創新,鼓勵學科交叉和聯合。打破原有系科結構僵化的界限,建立前沿的跨學科研究中心,以鼓勵學科的交叉和聯合,加強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思想交流,大力促進跨學科科研。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在MIT,許多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先驅們穿梭于教室、工作間、微機實驗室以及各種練習場所,這種不斷更新觀念、注入活力的氛圍,吸引著世界各地眾多最優秀的教師、學生及研究者;他們意識到當今面臨的挑戰是全球性的、跨學科的,他們懂得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將給予其知識和技能。”
行業特色型大學最重要的是科學技術的教育和研究,而當今西方科技教育開始恢復人文傳統,走向學科綜合的時候,我們卻仍在照搬前蘇聯教育模式,進行文、理、工分家,形成單學科學院,使專業空間越來越小。行業特色型大學若想擠進國內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行列中,必須考慮如何在保持自己理工科優勢的基礎上發展人文科學,單一的理工科肯定不能成為國內一流或世界一流的大學。只有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建設,才能實現行業特色型大學發展的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