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淮兵 羅志全 肖順文
摘要文章在對電子類職教師資需求市場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適合中等職教師資培養需要的“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了與該模式相對應的“一體、兩面、三層次、多模塊”的立體式課程體系,構建并實施了“職業+技能”兩面并重、“課內+課外”二環節緊密相結合、“基礎+綜合+創新”三層次有機銜接的立體型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電子類中等職教師資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培養模式
0 引言
21世紀以來,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大背景下,西華師范大學于2002年在國內高校中率先招收“應用電子技術教育”本科專業,培養電子類中等職教師資,以緩解我國特別是西部地區職教師資的嚴重短缺。然而,該專業是我國為適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而開設的一個新興本科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都還很不成熟,而傳統中學師資培養模式缺少工科意識,單純的電子類工科培養模式卻沒有師范職業技能的培養環節,如何取二者之長,探索一種適合電子類職教師資培養需要的培養模式,我們在我校物理教育師范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多年成功開設電子信息類工科專業的經驗,進行了為期10年的研究實踐,提出了“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
1電子類中等學校職教師資需求的社會調查
(1)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國內對電子類職教師資的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隨著全國各地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對電子類中等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勞動力輸出較大的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這類人才的電子類中等學校蓬勃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教師;另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電子類職教專業的教師大多是由相關工科專業的技術人員或物理學等師范專業的教師轉行兼任,其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2)社會對電子技術類職教師資的素質有如下基本共識:師范技能強、電子技術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合作和工作意識強。
(3)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還很少有高校開設“應用電子技術教育”等培養電子技術類職教師資的師范本科專業,我院的“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是四川省內最早的培養電子類職教師資專業。電子類職教師資是一種工學與教育學緊密結合的人才,工科院校雖有良好的工學基礎,卻少有培養師范人才的經驗,而大多數師范院校的電子類工科基礎薄弱,難以開設“應用電子技術教育”等職教專業,我院的開辦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具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
2 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指導思想,構建“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
2.1 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圍繞“立足師范、面向應用、強化素質”的辦學特色,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宗旨”的教育理念,本著“夯實基礎,強化技能,注重創新,倡導個性,突出能力”的專業培養原則,強化學生的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和師范職業技能,在培養過程應結合師范教育的優勢和電子信息工程類工科專業“強實踐重應用”的特點,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師范技能突出的創新型復合型電子類職教師資。
2.2 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1)課程體系的跨學科性。應用電子技術教育是工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的專業,其課程設置涵蓋了電子技術和師范技能訓練兩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辦學單位不僅要有較強的電子類工科辦學基礎,還要有豐富的師范職業教育的經驗,這一特性制約我國許多高校的電子類職教師資辦學能力。
(2)培養目標的應用性。相比其他學科專業,其顯著特點是應用性強,不僅要有較深厚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較強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
(3)教學內容的工科型、綜合性。應用電子技術教育與其它電子類工科專業緊密相關,其教學內容要充分體現現代電子科技高度分化和綜合的特征;
(4)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電子技術的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占很大比例,因而實驗室、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包括教育實習基地和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是培養電子類職教師資成功與否的關鍵和重要任務。應用電子技術教育主要面向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職教師資,實習基地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研究領域和廣闊的實踐空間。
(5)職業的師范性。從人才的職業來看,本專業的畢業生是一個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使命,從職業要求看,應具有和師范專業學生培養相同的特點和要求,培養方案中應充分體現其師范性。
2.3 “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1)實施了“一體、兩面、三層次、多模塊”的立體式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培養學生的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和師范職業技能兩個方面著手,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將電子技術專業技能方面的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層、專業基礎層、個性發展層三個層次,將師范職業技能方面的課程分為教育理論層、教育技術層、教育實踐層三個層次,各層之間緊密銜接;在電子技術專業技能的課程設置中,根據課程的特點和課程之間的相關性等因素將各層次大致分為:理論基礎模塊、技術基礎模塊、綜合應用模塊以及多個選修模塊,最終形成一個立體式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表1“一體、兩面、三層次、多模塊”的立體式課程體系
(2)構建并實施了“職業+技能”兩面并重、“課內+課外”二環節緊密相結合、“基礎+綜合+創新”三層次有機銜接的立體型實踐教學體系。
該體系包括“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實踐教學體系”和“職教師資師范職業技能實踐教學體系”兩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分為普及性的課內實踐和優選性的課外實訓兩個環節。其中課內實踐環節是指以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為實踐環境,由學校根據教學計劃統一開出的如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見習、專業實習、教育實習等實踐課程;課外實踐環節是以校內的電子系統設計與制作開放實驗室、大學生科技活動中心、校內的電子技術協會、計算機協會以及學生自己聯系的校外工廠、職業技術院校等為實踐環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參加的實踐活動,如電子設計大賽、科技活動、科技小發明、校外輔導、假期的短期教育實踐、社會實踐以及種類興趣班、短訓班等。每個環節又根據自身的特點大致分為基礎層、綜合層和創新層三個層次,各層節節跟進,有機銜接,形成一個立體型的體系結構。
2.4 “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效果
通過實施“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師范職業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一批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近兩年來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學生在在各類電子設計競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1項,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8項;二是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率達95.6%,遠高于全省的平均就業率;三是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2010年11月以來,我們向畢業生的工作單位發出了36份“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函”,在收到的31份反饋意見中,有30份對該專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以充分肯定和好評。這些充分說明,采用“工科+師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具有很好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3 結束語
多年的應用實踐表明,我們探索出的“工科+師范”雙師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為為中等電子類職教師資培養提供了一個理論成熟、可操作性強的模式,其課程體系的設置符合電子技術類職教師資素質要求的需要,其實踐體系的建立是易操作的,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大背景下,該體系的推廣應用會取得很大的社會效益。我們將繼續努力, 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完善電子類師資培養的模式和內容,為其它職教師資的培養提供可借鑒理論依據和實踐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