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蘇行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整堂課效果的好與壞。因此,能否在課的一開始就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即刻吸引到本節課上來,并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調動其積極性,尤為重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恰當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活動中培養創造力。
我認為出色的導入應該是由老師精心設計的,并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根據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以下我舉例一些方法。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這種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邏輯地聯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例如在學習現在完成時時態的時候,由于這部分語法知識難度大,不易理解,學生尤其會把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用法相混淆。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從復習一般過去時著手,運用一些時間狀語分析一般過去時態,而后導入新授課——現在完成時態,并提醒學生注意這兩種時態的區別。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課題。
二、情景導入法
一般來講,初中英語教材的課文和對話多出現在一定的直觀情景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教師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戲等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著名的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在學習7A Unit6 Fashion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所需表演的衣服,把教室設置成一個服裝店的背景,教師做售貨員,讓學生們充當顧客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進行了英語交際會話訓練、培養了語感。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特定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訓練,是英語教學導入中的一項有效措施。
三、設疑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是通過巧妙的設疑,引起懸念,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是激發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例如,在講授方位介詞“in、on、under”時,課前將幾位學生的學習用品藏在不同的地點。上課互相問好后,裝作發現其中一位學生的書不見了,就問“Wheres your book?”學生自己此時也感到很奇怪,全班同學都將目光投到他的身上,教師可以接著問:“In your desk?In your bag?”這位學生找了找,搖搖頭,于是教師對全班同學說:“Lets help him find thebook.”全班同學都在好奇和疑問中興奮地四處尋找起來,其中一位學生迅速在他的桌子里發現并舉起來,老師引導他說出:“Oh!Its in my desk.”新授介詞“in”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談話導入法
談話導入法指的是,在新材料呈現之前,師生圍繞一個和多個話題,使用英語“自由”交談。談話是師生間的真實交際,師生間用英語交談既能復習鞏固舊知識,增加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又能促使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技能,作為新知識技能發展的基礎。例如:在教授7B Unit1 dream homes第一課時,可以圍繞話題與學生展開交流,Did you go to some places in summer holiday?學生假期剛結束,對這肯定感興趣。再如,Do you know the capital of China?由于在這一環節中存在真實的信息溝通,激活了學生的固有知識,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新授課中其他國家的首都和一些名勝古跡。
五、多媒體導入法
隨著科學的進步,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進入課堂。可以說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初中學生活潑好動,且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歌曲、影片很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課堂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或影片,如在學習九年級Detective stories這一單元時,可利用多媒體放映有關偵探、兇殺案、通緝令等一些畫面,創設生動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感受本單元即將談論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內容,選擇適當的導入技巧,必要時可幾種方法融會貫通,自然過渡到新課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別致的有效課堂導入必然會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思維立刻進入教學情境,教學也容易進入最佳境界。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這是教師理應重視和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只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總結,最終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