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校園、陽光體育——第二屆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十城市體育論壇暨教學展示研討會”于2012年11月21—24日在廈門舉行。來自十城市的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員、體育教研員、各中小學校長、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及廈門市各區體育骨干教師代表等近300人參加了研討會。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處處長盧遜、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秘書長陳永利、福建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張海明、原福建省教育廳體衛藝處江仁虎調研員、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億年、集美區副區長蔡冬梅、集美區教育局副局長陳曉輝等參加了大會開幕式。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十城市”體研會、廈門市教育學會主辦,廈門市集美區教育局、廈門市集美區文體局、廈門英才學校、廈門市第十中學承辦,廈門市教育學會中小學體育教學專業委員會協辦,是繼2009年長春論壇后的第二次論壇活動。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學校體育繼承與創新”。
開幕式上,“十城市”體研會理事長劉端文講話,并指出理事會的思路是重點貫徹教育部等部門聯合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創新思路,確保落實。只有牢牢抓住教材改革創新的關鍵,才能完成學校體育發展和教材的基礎建設。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處處長盧遜參加了開幕式并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肯定了十城市體研會對學校體育的貢獻,稱其廣泛的影響力為其他研究會的發展提供了思路。
11月22日,來自長春、重慶、成都、臺灣(高雄、金門)、北京、廣州、哈爾濱、合肥、昆明、蘭州、太原、天津、沈陽、鄭州、廈門等城市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圍繞“學校體育繼承與創新”展開研討。廈門英才學校副校長、小學部校長呂云萍女士做了題為《幸福教育,從運動抓起》的經驗交流報告,學校以晨練、大課間、課外活動為主線,構筑了陽光健身的三條靚麗風景線。廣州市越秀區凈慧體校的宋建新老師則從體教結合的角度闡述了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之路。其后,鄭州市惠濟區教育體育局趙渭俠、天津濱海新區漢沽教育中心裴紹志、長春市寬城區教育局馬巖則分別從體育硬件、體育管理、體育教師隊伍、體育教學、陽光體育等方面進行了說明。最后重慶南岸區彈子石小學的劉在平老師為大家介紹了體育藝術2+2的實踐之路,為深入推進《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作用。
全體與會代表還觀摩了英才學校以“弘揚廈門特區精神,創新海西校園文化”為主題的田徑運動會文化開幕式及豐富多彩的小學部體育特色展示活動;在接下來的兩天中,英才小學和集美十中的學生與十城市的做課教師相互配合,分別在集美區曾營小學和廈門十中進行了11節體現新課程先進理念的體育課展示。
本次大會共收到13個單位選送的120節體育錄像課和160篇體育教育教學的論文。“十城市”體研會聘請各地市的教研員作為本次活動的評委,經過嚴格的評審,共評選出錄像課一等獎13節,二等獎28節;論文一等獎15篇,二等獎36篇,并從中精選中學4節、小學5節體育課作為現場展示課。會議還邀請了北京新英才學校和臺灣高雄市佛公國小兩節展示課,其中臺灣國小張其洲老師的體育課《田徑:玩美跑跳趣》是首次在中國內地展示,給大家帶來了新的啟迪,帶動了兩岸學校體育文化、思想、理念的深入交流、分享。
本屆體研會還邀請到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副理事兼秘書長陳永利先生為與會的代表團成員作了關于《貫徹若干意見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開創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的專題講座,報告從體育政策的解讀,到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試數據分析,學校體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落實加強學校的重點任務、體育課標的解讀、體育課應該注意的要點等幾個方面作了詳細的說明,為與會的教師指明了今年工作的方向。
該研討會在中國教育學會學校體育研究會的領導下,展示了“十城市”的體育教學改革成果,探討與交流了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為“十城市”優秀教師和體育工作者搭設了交流展示的平臺。二十多年來,體研會培養了一批優秀骨干教師,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十城市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始于1985年,會員城市有廣州、天津、重慶、太原、沈陽、成都、鄭州、哈爾濱、蘭州、昆明十個城市,故有“十城市”之名。后又增加長春、合肥,發展到12個城市,但仍沿用初始之名。體研會二十幾年來始終站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最前沿,以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為己任,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緊扣時代的脈搏,其所展示的體育教學改革成果基本能夠代表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十城市”體研會的教學觀摩展示為各會員單位提供了開闊視野、學習各地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的大型平臺,以對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憑著豐富的經驗、敏銳的嗅覺,對體育教學工作從理念創新到教學實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提升了體育教學工作水平,形成了豐碩成果,引領了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拓寬了會員城市的體育教學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