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辛
一篇流傳甚廣的帖子——《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常常引人思考:教兒童為救別人而犧牲自己未必是正確的。
宣言還是“防狼指南”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那一幕一定深深映在了許多人的腦海里:當“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朗誦起《小飛俠彼得·潘》,整個“倫敦碗”內頓時“群魔亂舞”:英國蜚聲世界的兒童文學中的“大壞蛋”們,再次“嚇壞”了全世界的孩子。最后,手持陽傘的仙女們,驅走了魔鬼,拯救了孩子……所有人看到這里都止不住會心一笑,覺得看似古板的英國人背后都有顆童心。
如何教育孩子,使其健康快樂平安成長,是每一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一個名為《英國兒童十大宣言》的帖子在互聯網上已經流傳數年,依然非常流行,引起了讀者廣泛的共鳴。筆者查閱各大英國官方網站,并沒有找到與之相關的資料。無獨有偶,曾經也有媒體就兒童十大宣言一事咨詢過,但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公共關系官員專程查閱了英國的相關法令,也沒找到相關內容。
但無論來自官方還是民間,亦或是中國網友的托名之作,這份宣言流傳得如此之廣似乎有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心理,杭州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武建芬就曾一言道破:“這里可以反映出家長的不安全感。”
“十大宣言”內容非常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其核心高度關注兒童的生命安全。盡管并不是每一條都完全適合實際,它更像是十條“防狼指南”。“從做人的角度來說,里面很多條款容易讓孩子的防范心理過強,畢竟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是壞的。”武建芬說。
循規蹈矩外的獨立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總是一板一眼、嚴格遵守,這令許多人都認為,英國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規蹈矩的。現代的英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勇敢和堅韌的性格,他們深知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
英國中小學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英國的家長認為,對孩子的嬌寵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別注重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手讓孩子嘗試去做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整理房間等為自我服務的事情。
英國的私家車的擁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轎車,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英國的家長們很少會開車接送孩子,他們都是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徒步或乘坐校車去學校。
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但是,他們唯獨不會給孩子讓座,英國人認為,孩子是需要鍛煉的,應該鼓勵孩子獨立。
不妨礙他人,不犧牲自己
英國各種的校內校外活動都有準備充分的防范措施。英國所有的小學在組織集體外出活動的時候都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老師帶領,出行前老師會跟學生交代行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并且所有人都穿著熒光綠色的背心,以這種刺激的顏色來提醒所有人:這里有很多的孩子,請注意避讓。
在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從小就教育小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就是公德與私德的分水嶺,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他們要求孩子如何對待自己,就要如何對待別人。這一點倒和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些相似。學會照顧自己,不妨礙他人,就注定了英國不會出現為救他人犧牲自己的“小烈士”。
這種態度甚至放到了人與動物之間。在英國人的眼睛里,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職業、性別、收入、教育、私生活都無關。
天氣好的時候,英國家庭喜歡帶孩子到農場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園。即使在夏天廚房爬滿了螞蟻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一邊消滅螞蟻,一邊告誡他們的孩子,絕對不能玩弄螞蟻,不能讓它們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其他的螞蟻會發出警報,讓其他的同伴不要到這里來了,或者把螞蟻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園去放生。
英國人教育孩子從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等,當然更包括自己的生命,你無法想象英國的媒體會號召向某個犧牲自己為他人的兒童學習——從這點來說,流傳甚廣的《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倒是充滿了英國紳士味道。
網傳甚廣的
《英國兒童十大宣言》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安全的權利。教育兒童人人有若干權利,如呼吸權,這種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告訴兒童,任何人也無權剝奪兒童的安全權,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保護自己身體的權利。兒童應當知道身體屬于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應被衣服所覆蓋,不許別人看,不許觸摸。兒童有拒絕親吻、觸摸的權利。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生命第一的權利。告訴兒童在遇到暴徒時有權獲得朋友的幫助或堅決拒絕暴徒的要求。許多暴徒表面兇狠,內心卻很膽怯。所以許多兒童齊心協力,一齊高喊:“滾蛋!”這通常能把壞人嚇跑。萬一遇到真正的身體威脅,兒童身小力薄,一般只能向壞人屈服。有時,孩子們會擔心被壞人搶去財產回家挨打受罵。例如有的小孩會想:如果壞人搶了我的自行車,父母準會打死我。應告訴孩子,他們的身體安全比自行車更重要得多。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向父母講真話的權利。向孩子保證,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講明真情,父母都不會怪罪的,而且會盡力幫助孩子。當兒童向大人說實話時,他們應被充分信任。大人應當馬上信任兒童并及時幫助他們。例如,在性騷擾事件中,如果兒童向大人訴說,而未得到信任,這種騷擾會經年累月持續下去。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拒絕毒品與危險品的權利。有權不聽陌生人的話,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有權對毒品、煙酒堅決說不。
6.不與陌生人說話
與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權利。孩子有權不和陌生人說話。當陌生人與孩子說話時,孩子可以假裝沒聽見,馬上跑開。陌生人敲門可以不回答,不開門。告訴孩子,對陌生人不理睬是對的,小孩沒有能力幫助陌生人。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緊急避險的權利。為了保護自己,兒童有權打破所有規章與禁令。告訴孩子,在緊急之中,他們有權大叫、大鬧、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壞家具。司馬光砸缸就是典型事例。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果斷逃生的權利。遇到壞人、地震、大火,孩子應當果斷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揮。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面對侵害不遵守諾言的權利。告訴兒童,即使他曾發誓不告訴別人,但遇到壞人欺負一定要告訴家長,這些秘密千萬不要埋藏在心里。
10.壞人可以騙
對壞人可以不講真話的權利。遇到壞人,可以不講真話,機智應對,才是好孩子。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