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要激勵教育能夠激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激勵教育,能夠激發學生上進的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本文對高職學生管理中運用激勵教育的案例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激勵教育學生管理高職
1 激勵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激勵理論是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理論。該理論相信人的潛能是巨大的,這種潛能是人的內在心理狀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只能通過人的具體行為顯現出來。要促成行為的顯現,就必須通過創造外部條件去刺激內在的心理狀態,這就是激勵。激勵是指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內在潛能,誘導人的行為,促使人們朝著理想目標而努力的過程。其核心是激發人的積極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持續不斷地圍繞目標而奮斗。
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需要激勵,激勵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大學生把外部的刺激內化為個體的需要和動機,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保持良好的心態和上進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進取。這種教育方法被稱為激勵教育。激勵教育是指以激發和鼓勵為原則,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工作熱情和人生理想,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樹立遠大理想,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全新教育方法。
在高校中,充分利用激勵教育來塑造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具有重要意義。大體上,有以下兩個方面:(1)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斗志。每個人的內心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而激勵可以挖掘這股潛能。學生在受到激勵教育之時,身心會受到鼓舞,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會增強,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上能勇敢面對問題,并完成目標。(2)提高學生的情商,促進學生的發展。情商是指人的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質,包括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身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受到激勵的學生往往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充滿希望,積極進取,行為更具有建設性。激勵能夠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2 激勵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案例
筆者所負責管理的2009級機電專業某班,學生生源較為復雜,不僅有高中、職中畢業生,還有部隊退伍士兵。考慮到部隊生活的紀律性和正規化,在新生入學后第一次選舉班委成員時,筆者較注重退伍士兵的作用。事實上,部隊退伍的學生在軍訓、組織學生課外活動等方面確實具有一些優勢,但是由于個體差異,有的退伍士兵沾染了散漫、嗜酒、講哥們義氣等不良習氣,自律意識和學習勁頭不足,經常召集一些人去校外飲酒、玩耍,有時出現晚歸現象。作為班干部,他們在班上不僅不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反而影響到班級整體的紀律性和學習風氣有所下降。
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在發現這一問題后,專門召開該班的班會,提出批評和整改意見,并就此問題在全校進行了通報。必須馬上糾正該班的班風和學風。筆者通過與班上的同學交流,發現多數同學的信心不足,覺得班級的風氣不可能好起來了,而且對班集體的事漠不關心。對此,筆者認識到,首先必須重新樹立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對班集體的信心,使同學們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構建良好的班風和學風。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先建立一支肯帶頭、能帶頭、得力的班干部隊伍。筆者通過召開班會,讓同學們公開選舉他們信任的同學來擔任班干部,由此組織了新一批班委成員。
此后,筆者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1)對該班多投去關注的目光,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在學校組織的迎新生晚會、國慶晚會和合唱活動中,筆者都組織該班的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成立一支合唱隊,參加排練和演出。青年學生們的心靈是活躍的,他們大多爭強好勝,希望在這些活動中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參與度較高,并且彼此配合,相互糾正,共同提高。老師要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2)學生的天職是學習,良好的學風不僅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我們利用專業特色,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技能競賽活動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改進班風和學風。(3)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性格的養成進行干預,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班上一個學生與周圍同學的關系較為緊張,在宿舍里也處于孤立狀態,屢次申請調換宿舍。筆者調查后了解到,該生平時性格較為孤僻、多疑,總是懷疑別人在背后說他的壞話,因而少與人交流。筆者多次與該學生談話,鼓勵他敞開心扉,多跟人交流,并安排他參加集體活動。一段時間后,該學生的情緒明顯好了起來,跟同學們也有說有笑了。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該班的氣氛明顯改善,有了活力,同學們的組織紀律性得到增強,上課不會再出現遲到、早退或曠課現象,學習的風氣也較好,在期末考試中成績顯著提高。
3 在學生管理中運用激勵教育的啟示
大學生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他們的內心蘊藏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這種潛能的顯現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所處的環境和教育者的教育方法。筆者發現,通過在高職學生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激勵教育方法,可以明顯提升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改善他們的學習風氣,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在運用激勵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為學生樹立明確而切實可行的行動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一項具體任務的完成,可以是一種整體氛圍的形成,也可以是一種性格特征的養成。確立了行動目標,學生的努力就有了方向。其次,運用激勵教育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被教育者有某種不足。人有不足,往往會更加看重鼓勵和表揚。因此,在激勵教育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使學生注意到自己的成長,更加充滿自信。第三,激勵教育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面臨的問題也會有差異,要正確認識不同學生的問題,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總之,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夠正確運用激勵教育方法,將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