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其英
摘要文章對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內涵作了界定,并從圖書館的本質、價值目標、自身長遠發展等方面來論述公共圖書館為什么要承擔社會責任。
關鍵詞圖書館社會責任圖書館工作
1 圖書館社會責任內涵的界定
“社會責任”源于20世紀初美國學者對企業的研究,之后很多行業都把這一術語介紹到本領域,圖書館界也不例外,美國圖書館協會(英文縮寫ALA)在1969年設立了社會責任圓桌會議,國際圖聯也于1997年設立社會責任討論小組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圖書館特別興趣小組。ALA2004年給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定義是:圖書館事業所做出的貢獻,體現在:改善或解決社會的關鍵問題,努力在這些問題上支持、促進、告知或教育美國公民,鼓勵他們研究每個問題的眾多觀點和事實。①我國圖書館界對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筆者認為圖書館社會責任是圖書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對社會需求的回應,它是除圖書館基本職能之外的反應圖書館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責任。它立足于圖書館基本職能,又是對圖書館基本職能的延伸、升華,是圖書館為促進社會進步而自覺承擔的符合圖書館本質規定的并與時俱進的一種責任。如現階段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對弱勢群體實施知識援助、縮小數字(信息)鴻溝等。
2 公共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依據
2.1 圖書館價值目標由一元到多元
圖書館產生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這是它存在的主要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的價值目標已發生了變化,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只是圖書館存在的目標之一,進行社會教育、傳遞知識信息、開發智力資源、休閑娛樂等也成為了圖書館的價值目標。而且這些價值目標具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意識越強,服務效率越高,社會效益越好。
2.2 公共圖書館為維護信息公平而存在
處于不同地域,擁有不同財富,掌握不同技能的人們在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也是千差萬別的。國內外圖書館界一致認為現代社會的圖書館是作為一種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而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1994》寫到:“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美國圖書館協會1995年發表的《美國圖書館事業發展12條宣言》中強調“圖書館是改變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基地”。中國圖書館學會2008年10月發布的《圖書館服務宣言》說到:“現代圖書館秉承對全社會開放的理念,承擔實現和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縮小社會信息鴻溝的使命。”2011年2月文化部、財政部出臺的關于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政策為民眾自由、平等利用圖書館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公共圖書館在保障信息公平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3 從圖書館自身的發展來看
在我國,圖書館的社會認知度不高,尤其在偏遠落后地區,圖書館這一概念對一些人來說是聞所未聞,有些人甚至把圖書館與書店等同起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就可由此而知了。圖書館要想改變這種尷尬狀況,就應該積極改變公眾對圖書館的認知度。而承擔社會責任,開展延伸服務則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途徑之一。圖書館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傳遞著圖書館的價值目標、服務宗旨等理念,這對宣傳圖書館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圖書館樹立良好的社會現象、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社會認知度和社會地位,對圖書館的長遠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4 從圖書館的本質來看
對圖書館是什么的認識經歷了從表象到本質的過程,有人認為圖書館是信息交流的地方、是動態的信息資源體系、是公共知識中心……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認為圖書館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為人們獲取信息而服務的。正如謝拉所說:“正是通過個人,圖書館才能達到它的社會目的。”②“公共知識中心論”把圖書館當成人類公共知識的中心,它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知識經濟、知識創新和科教興國,離不開知識的土壤,離不開公共知識中心的知識服務。③近年來興起的“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權利”、“圖書館核心價值”等的研究,就是為了探討圖書館如何更好地為人服務,而圖書館自己承擔社會責任是它更好為人類服務的重要途徑。總之,圖書館作為社會系統的一部分,“社會是圖書館的基礎,社會民眾的信賴是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④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進步。
3 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實踐情況
3.1保障殘疾人利用圖書館的權利
我國省級和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的評估標準中有“設立殘疾人專用通道”、“設立殘疾人閱覽室或專門閱覽座席”、“弱勢人群專門服務措施”3個考量點。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殘疾人利用圖書館掃除了物理障礙。為了掃除他們的信息障礙,對于那些視障者,一些圖書館通過自辦或與殘聯合作開辦盲文圖書和有聲讀物閱覽室,有的盲人圖書館(室)還配有盲人專用軟件的電腦、對盲人開展電腦培訓等。對于肢殘讀者,圖書館提供遠程借閱、送書上門等方式為他們提供服務。
3.2 開展延伸服務
圖書館為那些沒有上網條件和信息檢索技能的人群提供獲取信息的設備、對他們進行免費的計算機培訓和網絡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計算機使用方法,上網操作技能和信息檢索技巧、或者直接為他們提供所需的信息。通過采取這些措施,使窮人和富人都能在圖書館獲得他們想要的信息,從而從知識、信息的角度維護了社會公平。
3.3 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回應
一個行業或組織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往往在自然災害面前會得到體現。2008年嚴重的冰雪災害使大量外出務工人員無法順利返鄉,廣東流動圖書館乳源分館、曲江分館攜帶4000多冊圖書報刊奔赴雪災現場,為滯留人員送上精神的關懷與文化的慰藉。汶川地震及玉樹地震發生后,中國圖書館學會迅速成立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向國內外圖書館界發出《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倡議書》,倡導設立“圖書館5·12基金”,設立賑災捐助辦公室,呼吁建立圖書館應急機制。組織了年會“賑災重建”專題報告,并與國家圖書館聯合舉辦《大震不屈 大愛無疆》展覽全國巡展。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與超星公司董事長史超聯合發起了“圖書館家園——援助圖書館人”計劃,旨在長期援助汶川大地震受災的圖書館人。總之,圖書館界在自然災難面前的種種行動是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最好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