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概括起來可歸納為“照料和教育”。各國除社會保障制度(照料)外,更突出強調了大力發展老年教育。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瑞典、西班牙等國老年教育都是由政府組織開辦,學校的開支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并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例如:美國老年教育經費主要來自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基金會及學費等四個方面;德國老年教育是隨著聯邦德國福利制度的建立而產生的,政府為其提供了極大的經費資助;老年福利事業與老年教育緊密結合是日本老年教育的一大特色。另外,我國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的老年教育也是老年福利的組成部分,資金投入在制度上得到保障。規劃、法律等制度保障,使發達國家的老年教育迅速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最后階段、學習型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社會建設的構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我國在老年教育上有很大的進展,自全國第一個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規《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條例》在2002年頒布實施以來,已經有福建、上海等多個省市出臺了老年教育的地方性法規,開始從法律方面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同時,我國老年大學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老年大學已經發展到4萬多所,學員500多萬,并在“十二五”期間有望翻番。
但是,與發達國家老年教育水平相比,以聯合國提出的健康老齡化標準衡量,我國的老年教育還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究其原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社會因素。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老年教育未確立社會地位使其本質被“集體誤讀”
當前社會各界對老年教育的本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到老年學校去是因為在家無聊”;老年教育就是“老年人閑著沒事找事干”;“老年大學(學校)是老年人唱唱跳跳、尋開心的地方”;“老年教育屬于老齡委和民政局的工作范圍”,諸如此類觀點屢見不鮮。對老年教育本質如此多的偏見使老年教育在整個社會中不能樹立起應有的“形象主權”、確立起應有的社會地位,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于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及面臨的嚴峻挑戰缺乏明確的認識。
二、老年教育管理體制混亂使其“群龍無首”
對老年教育本質的誤解,造成了老年教育管理體制的混亂。根據某市老年教育狀況的調查,市民政局作為民生事業的主管部門,不管老年教育,其所屬的老齡辦也不管老年教育,只有市老干部局一個處主管市老年大學。各區級政府對老年教育的管理更是五花八門。老年教育管理體制的混亂,導致老年教育工作長期處于“人治”狀態,不僅相關法律法規無法落實,而且遇到實際問題也很難解決。這樣的現實狀況,大大降低了老年群體心理訴求的實現度。
三、老年教育立法工作滯后使老年教育無法可依
發達國家的政府在老年教育初創時期首先做的就是為老年教育立法,保證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而我國迄今為止,雖然有部分省市有關于老年教育的法規出臺,但是仍然沒有全國性的老年教育法規。以老年教育的重要載體老年大學為例,我國老年大學創辦已有20多年的歷史,并且不斷發展。目前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各種因素,幾乎都與老年教育缺乏專門法規保障有關。從健全和完善終身教育法律法規體制的角度看,我國已經就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制定了一系列法規,唯獨作為終身教育最后環節的老年教育,至今還沒有專門的法規。
四、老年大學辦學面臨重重困難
隨著老年大學影響的不斷擴大,要求入學的人數日益增多,也隨之出現諸多困難:一是供需矛盾突出,老年大學還遠遠滿足不了廣大老年人就學的實際需要;二是師資力量難以保證,由于沒有固定的師資來源,使老年教育缺少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三是老年大學的基礎設施仍較薄弱,教學設施、設備與現代教育還有較大差距,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四是課程設置隨意性大,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滯后,跟不上老年教育的發展;五是經費投入不足,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
老年教育在現代社會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應當充分關注老年群體,關心老年教育。具體來說,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正確認識老年教育的本質,使老年教育確立應有的社會地位。
老年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民生事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政府的一項主要職責。這要求各級政府正確把握我國人口的現狀及其變化趨勢,準確把握擁有1.78億人的老年群體的心理訴求,正確認識老年教育的本質,在全社會對老年教育實行“形象授權”,從而使老年教育確立其應有的社會地位。這是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保證。
第二,加快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落實老年教育的歸口管理。
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證明,管理體制明晰是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證。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老年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事業,其責任主體是各級政府。為此,必須加快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落實老年教育的歸口管理。建議由民政局、老齡委(辦)、教育局、財政局、市科協、計生委、人口協會等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聯合組成專門辦公機構,負責領導、研究、支持老年教育。這是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保證。
第三,為老年教育立法,從制度上保障老年教育的順利發展。
從國家層面,建議研究出臺《老年教育法》,從法律層面保證老年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國家還沒有正式出臺《老年教育法》之前,也可以參照天津、上海、福建等省市的例子,各省市制定老年教育法規,走依法辦學的路子,使老年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這是老年教育發展的制度保證。
第四,改革社區老年教育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教育的本質就是老年人為了改善和提高生命質量而進行的自覺、自主和自由的學習活動。調研數據顯示,南京市社區老年人所希望的教學方式是:規范教學(占31.13%),開設講座(占16.79%),老年文藝團隊活動(占16.04%),遠程教學(占14.72%),參觀旅游(占12.26%),社團活動(占6.42%),個人自學(占2.64%)。以上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構成了一幅多維的社區老年教育教學寫實圖。調研數據還顯示,南京市社區老年人對于老年教育管理所希望的是“不要壓力太大”(占77.96%),甚至希望教學“不要有任何壓力”(占18.04%)。這也說明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為了改善和提高生命質量而進行的自覺、自主和自由的學習活動。既要管理規范,又要使老年學員沒有壓力,是各國老年教育的一個共同要求。
第五,關于老年大學具體問題的對策。
一是出臺各種政策,鼓勵多種社會力量辦老年教育機構。老年大學作為一種非營利性機構,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宣傳價值,在政府政策的傾斜下,鼓勵企業和慈善機構積極參與,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各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機構,加大覆蓋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學。二是加強師資力量的配備和管理,采用引進和培養、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方法,特別是要鼓勵志愿者加入到老年教育的行列,使老年大學的教學質量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三是建立完善的學校經費來源制度,特別是把老年教育經費列入當地每年的財政預算,并對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的開辦、設備添置提供專項補助,對于老年教育機構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免稅、政府補貼等各種政策支持措施。四是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要注重多樣化,使各階層、各類型的老年人都能找到喜愛的專業。同時采取多種教育方式和手段,發展廣播、電視、網絡和函授等遠程教育,擴大老年教育受眾面。
(感謝中共南京市委黨校教授、金陵老年大學研究員周朝東先生對于本文的貢獻)
(作者系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