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青

一屆屆代表履職經驗的傳承和自己多年來履職的歷煉,我深深體會到:代表能否體察民生、傾聽民意、匯集民智、認真且有效率地履職,是人民選擇以及考核代表的標準;是代表必須捫心自問,身體力行的責任;也是人大政治、組織建設的目標之一。我認為:代表要勤于體察、善于分析、敢于諍言、依法履職。為了堅持做到這一點,我對自己提出了四個努力實施的任務。
一、關注民意 促進民生
我是有律師身份的人大代表,在27年執業生涯中,承辦了許多民、商事案件,經常接觸那些常見、多發的典型案例。從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座談會、專題會以及我設立的“代表信箱”中,常會有許多承載著民眾呼聲的信息,它們確實反映了一些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為民眾呼吁,向政府建言,本是人大代表的職責所在。當然,群眾反映有些瑣碎的事情之間看起來并無關聯,但是背后蘊含的執法不嚴、監管缺失等問題卻是共性。作為代表個人,雖然我無權直接處理這些個案,但我不能只做個“郵遞員”、“二傳手”,我至少可以做好一個“咨詢員”,近十年間,我累計接待2000多人次,通過提供義務法律咨詢,指導、引導民眾理性反映訴求,合理解決紛爭。我至少還能做一個“輿情分析員”,將相關信息做好整理、分類的工作,在理性分析后,針對共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供有關部門決策時參考。幾年來,我先后提出《關于集貿市場合理布點的建議》、《關于排堵保暢、加強交通標識、設施維護的建議》、《關于統一適用動拆遷標準,防止雙重標準引發矛盾的意見》、《關于做好“城中村”改造前的過渡期管理工作的建議》、《關于化矛盾、控穩定、保平安、促和諧的補強性建議》等26份意見和建議,引起了市人大、市政府的重視,有關部門也積極回應、擇項采納。
二、發揮專長 參與立法
市人大作為地方立法機關,承擔著繁雜的地方性法規立、改、廢的任務。我作為市人大法制委員會聘請參加的專家咨詢組成員、市人大立法研究所研究人員,約50多次直接或間接地參加地方性法規的研討工作。我認真學習立法技巧,努力提高參與立法的能力。但凡我接到法規草案稿后,都會仔細研讀、尋找相關材料,撰寫修改方案,并積極主動地發言。
例如:我向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遞交“關于修訂《法律援助若干規定》的意見和建議”,提出的適度降低法援門檻,提高法援經費標準的具體意見被采納,讓更多的人能享受法律援助的陽光;我曾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在《關于加強民事執行工作的決議》中突顯法院是司法執行的法定主體、執行工作的主角,應承擔依法執行的主責的意見被采納;建議在《上海市信訪條例》修改中注意解決訴、訪分流,訴、訪分處的問題。
三、精心授課 普法知法
近八年來,我一直擔任《市民與法》人大代表系列說法活動的主講人,先后赴社區、街道主講了“相鄰關系糾紛”、“物業糾紛”、“老年人權益保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食品安全法”等課程。為了講好這些課,我比較注意:1、備課需察民情。例如,為了講好“相鄰關系糾紛”這一課,我走訪了街道和居委會,采集了百姓身邊鮮活的案例,記錄了市民盼望解決或存在疑惑的問題,經過整理納入備課的提綱和制作的PPT的圖文之中,然后尋找可適用的具體法條,提出有指導性的解決途徑和方式。2、授課要解民惑。例如,我在徐匯區主講“社區常見的物業糾紛”時,注意收集新、老小區百姓糾結和關注的問題,厘清涉及行政管理、企業運作、業主自治的關系,涉及服務合同的簽訂、履行以及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等諸多關系,居民們聽了以后感到有啟發。3、課后應思民憂。例如:我在普陀區為某街道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課程時,就注意收集當下群體性矛盾、非正常信訪、集體上訪、外來務工人員等方面的情況,闡述多元化調處糾紛機制的基本內容、原則以及綜合治理法規的框架。內容有詳有略,案例有大有小,取得了上下互動的課堂效果。
如今,常有街道邀請我在市人大計劃安排之外為其授課,因為《市民與法》是傳輸法律的平臺,普法知法是法律發揮效能的前提,我當然欣然接受,無償、無怨。
四、秉直監督 依法履職
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市人大依法監督“一府兩院”,促進法律的嚴格實施,做好了這項承前啟后的工作就是抓住了“牛鼻子”。這些年隨著城市的改造和開發,在大規模動拆遷過程中,一些單位沒有嚴格依法辦事,引發了令人焦慮的糾紛和矛盾。我積極主動地參加市人大組織的執法檢查,并在撰寫的《關于依法處理動拆遷矛盾,推進新一輪建設的思考和建議》中指出包括行政部門、房產公司、動遷公司、施工單位、被拆遷對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包括陽光動遷、引進第三方評估促化解矛盾等建議,均被有關部門采納。我還針對一些新法規頒布即將實施、有關部門相關配套工作尚未準備就緒的問題,提出中肯的意見。例如,2011年6月頒布的《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正式實施是9月1日,可是有關部門在過渡期中因故沒有及時做好準備,統一舉報電話拖延至實施日后幾個月才開通,沒能及時發揮法規新舉措的效應。相關部門聞過則喜,引以為戒,加快落實了相關工作措施。
我覺得,代表應該有信仰、講忠誠,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用真心、真情、真言建言獻策。在人大代表議事的殿堂,代表盡管能力有限,但一定要出于公心,代表不同群體從不同的視角發出不同的聲音,共同奏響依法治國的主旋律,真正擔當起人民托付的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