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紅
摘 要:財務風險是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特點,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中,都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財務風險。企業所面臨的潛在財務風險一般與企業會計人員的信息監督質量有密切聯系,只有加強企業的會計監督,才能有效控制并規避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本文從會計監督在企業財務管理的作用著手,分析當前企業會計監督存在問題,并提出企業加強會計監督,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以期對企業規避及防范財務風險有所裨益。
關鍵詞:會計監督財務管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F5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b)-0188-02
1 引言
所謂會計監督,具體是指企業對會計管理以及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系統、全面、連續的檢查以及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并糾正企業會計工作中存在的錯誤及偏差,依法嚴格查處企業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保證企業會計管理及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高效、健康的運行。會計監督主要是國家立法賦予會計機構以及相關會計人員可以正當行使監督職權,是我國市場經濟監督系統中最主要、最直接的監督手段。會計監督是一個企業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其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日趨弱化。企業違反財經法律的行為屢查屢犯,且違規金額居高不下。基于此,加強企業的會計監督,規范企業的財務行為,改善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獲得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
2 企業財務管理中會計監督的作用
2.1 有助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從目前情況來看,開展會計監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確保國家宏觀調控所需要的經濟信息、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以此有效指導國家制定市場調控政策,有利于維持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并維護企業的債權人、投資者以及相關利益集團的合法權益,確保企業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及有效性,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2.2 有助于強化企業內部管理
會計監督是企業廣泛適用的一種經濟管理手段,其終極目標是促進各企業自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以及合理性等的監督,確保各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在遵守國家財經法律的基礎上,符合本企業的規劃、預算、預期以及經營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以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3 有助于促進企業遵守法律政策
國家制定的各項財經法律、政策是一切經濟企業從事經濟活動必須要遵循的依據以及準則。會計監督就是按照國家的財經法律、政策,對各個企業的經營活動的合法性以及真實性進行監督、檢查,促使企業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企業會計活動是財政經濟工作的基礎,企業所有的財務收入、支出均應通過會計監督這個關卡。基于此,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作用,對于及時制止及防范企業違反國家財經法律、法規的行為,保護國家以及集體財產的完整、安全具有特殊意義。
2.4 有助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監督是整頓企業會計工作秩序、保證企業所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以及提高企業經營效益行之有效的手段。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監督執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對內部監督必要性的認識,對內部監督存在較大誤解,使得企業內部監督能力日趨弱化,企業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不真實。基于此,企業通過完善會計監督,建立并落實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使會計信息造假失去存在的載體,從源頭上杜絕會計造假的發生。
3 當前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會計監督機構設置不合理
會計監督機構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會計監督工作人員缺乏獨立地位,往往是隸屬于企業的某一個部門,即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擁有執行權,而會計監督人員只有監督權;而且在職位級別上,會計監督人員低于管理級別,企業的會計工作通常會受制于企業的管理部門,不具備獨立行使監督的權力,使得日常的會計監督工作無法落實,會計監督的只能不斷弱化,甚至是喪失,這無疑對企業的經營效益帶來嚴重影響。此外,企業的會計工作非常復雜,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這需要賦予會計監督人員一定的權力,才能保證監督的落實,但是由于會計監督機構設置的不合理,會計監督人員在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核對時,企業部分單位、部門不予配合,會計監督工作無法完成,使其職能無法發揮出來。
3.2 與會計監督相配套的制度不完善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一般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以及穩定性等特征,是企業進行財務管理以及落實會計監督工作的保證,同時也是企業財務工作源頭治理的基礎。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仍無法將企業視為自主經營、自負虧盈的法人,缺乏對企業財務管理重要性及必要性的理解,認為財務管理只是沒有實用性的文件或者規章制度的堆砌,這直接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缺失,使企業會計監督的實施程序以及工作標準無憑無據。有的企業雖然建立有與會計監督相配套的制度,但制度中的條款缺乏操作性或者約束性不強,欠缺相應的考核與懲罰規定,使制度淪為形式。
3.3 企業財務基礎管理不規范
企業基礎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企業中部分單位、部門沒有對固定資產定期進行盤點及清查,致使該單位、部門的賬面資產與實際資產不相符合;部分單位將明細賬與總賬混在,不對二者進行區分;部分單位對往來賬務不進行及時結算,導致了企業呆賬的居高不下。(2)企業票據管理混亂。票據是反映企業經濟往來的憑證,如果票據管理混亂,會導致票據領用、票據認購以及票據核銷存在多方面漏洞,給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給企業級國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3)企業財務基礎管理違反“收支兩條線”的規定。相關部門沒能貫徹落實“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規定,采取收支相掛鉤,甚至轉移、隱瞞、截留、擠占、坐支行政性收費以及罰沒收入。
4 加強企業會計監督的對策建議
4.1 加大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
企業的經營管理層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態度,對會計監督的落實至關重要。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加大對企業會計監督相關制度完善的重視,有效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會計數據真實準確,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維護企業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能確保國家法律、政策的貫徹執行,使企業的會計管理流程規范化。管理層要對財務管理進行細分,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權限,授予會計監督人員相應的權力。會計監督應由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行使,對企業的債權人、投資人以及相關利益集團負責,企業經營中一旦出現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會計人員應依法追究責任主體的責任。當然會計監督人員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主要通過職業紀律以及職業道德進行約束,并由會計人員的自律性職業組織負責檢查及監督。
4.2 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監督制度
企業應結合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以國家的財經法律、政策為依據,融合企業的經營管理思路,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財務管理以及會計監督制度。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慮會計業務的科學性、規范性以及程序性;會計監督制度的制定應重視對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監督規定的嚴密性、完整性以及可行性分析。具體包括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內部會計管理體系、內部牽制制度、財務處理程序制度、稽核制度、財務報告分析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的制定。
此外,應建立并完善相關的考核制度,使會計監督人員的會計行為有據可依,會計監督有章可循,形成可控、可管、可防的制度防線,并營造制度執行的強烈氛圍。在進行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也應該將考核制度應用到會計監督中。一是將會計監督制度的執行情況納入到考核的范圍中,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及時改進會計監督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二是要對會計監督制度執行力強的個人或者部門給予大力宣傳并表揚,同時也要懲罰執行不力的個人或者部門,確保會計監督制度執行到底。
4.3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隊伍建設
企業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企業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企業在選拔會計監督執行人員前要制定人員選拔程序,對初步通過考核的人員進行進一步的理論考核、實踐考核以及道德素質考核,確保被錄用人員職業操守的高尚。在確定錄用人員后要將相容的職務相分離,并且按照時間輪換崗位,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內部控制機制功能的發揮。然而,這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要想“治本”,最核心的是提高會計監督執行人員的綜合素質。會計人員是執行會計監督制度的主體,會計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精湛的業務水平以及淵博的會計知識,并且可以根據工作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業務知識,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企業發展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巖.對當前現代企業會計監管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0(23).
[2] 張建秋.對完善和加強會計監督的探討[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1).
[3] 石廣第.淺談企業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