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隨著眾多體育器材在體育課中的廣泛運用,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得到了提高。然而,當我們在頻頻使用體育器材的時候,卻沒有有效管理好它們,大大縮短了體育器材的使用壽命,從而影響了它們應有效能的發揮。為此,筆者結合本校實際運作情況,就“如何管理體育器材”八個方面進行總結,最大限度保護體育器材,使它們更多、更好、更健康地為全體師生服務。
一、建立制度,落實到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體育器材管理方面也自然有相配套的制度。如:《體育器材借用制度》《體育器材損壞賠償制度》《體育器材保養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存在無疑是對體育器材使用者、體育器材保管者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與責任。認真執行這些制度無疑對延長體育器材壽命增加了一層保護傘。
二、抓好貨源,保質保量
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足球,當這批足球質量不好的話,使用后沒幾天,球就會起包或破裂而無法繼續使用。當這批足球質量比較好,學生怎么使用都會用上一兩年時間。這就要求在添置體育器材時,我們體育教師要根據學校經濟條件向學校建議購置何種價位、何種牌子的體育器材。如果學校條件不允許,可以少添置些,做到寧缺毋濫。這樣,就會起到變相保護體育器材、延長使用壽命的功效。
三、專人管理,責任到人
所謂的專人管理,是指對體育器材室進行專人管理,負責體育器材室的一切事務。這些事務主要包括體育器材的借出與收回、體育器材的保養與維護、體育器材安全性能檢查等。在具體工作中,只有將管理體育器材室責任落實到某一個具體人的身上,才能做到責任到人。在交付前對體育器材數量、質量進行全面登記,一學期結束,再進行全面核查,如無遺失、受損程度在正常范圍內等一切良好情況下,學校將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反之則根據體育器材的原有價格與新舊程度打折后賠償。這樣賦予的責任就極大地調動了體育器材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與主人翁精神,就會有效防止因體育器材沒有專人管理而導致體育器材丟失、損壞等事情的發生。
四、抓好硬件,防止內耗
體育器材在受潮后,部分體育器材會變霉,會爛掉,金屬體育器材會生銹壞掉等是體育器材內耗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選擇體育器材室位置的時候,一般選擇既靠近操場又地勢較高的地方,同時通風、防火等條件都比較好。在選擇好體育器材室以后,下一步就可以對內部進行設計。針對不同器材的性質設計相關的架子、箱子等放置器具。這樣既做到防濕、防爛、防銹等,又可以有效防止體育器材內耗,杜絕體育器材不是在操場用壞的而是在體育器材室擺壞的現象發生。
五、抓緊出口,防止流失
體育器材室如果是無人管理或有人管理而管理不到位的話。學校老師、學生或其他人員,今天借走一根跳繩,明天拿走一只足球,時間長了就不還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體育器材大量流失。所以,一定要抓好出口,無論是誰,只要體育器材從體育器材室出去了,就必須依據體育器材室相關規定進行登記;損壞了、丟失了該賠償的賠償,做到一視同仁。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體育器材的流失。
六、及時維護,減少損失
體育器材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足球使用一段時間后,表皮因氧化、磨損使得球表層產生裂縫;跨欄在搬運使用過程中,連接處的螺絲就會松。當這些情況已經出現而使用者不注意,如果繼續使用,那只足球會炸會爆,越來越松的螺絲就會松掉,最終受傷的足球與跨欄都無法使用。所以當我們發現體育器材有損傷時,應及時維護,將足球壞皮用膠粘一下,將氣放掉少許;將跨欄松掉的螺絲緊一下。這樣受損足球與跨欄經修復后還可以繼續使用,減少損失。同時進行及時維護后,可以保證從體育器材室出去的器材使用的安全性,也是預防運動損傷重要措施之一。
七、正確搬運,延長壽命
在體育課中,課前一般是由體育教師搬運體育器材(也有師生合作),而課結束后,廣大體育教師就會安排學生將體育器材歸還到體育器材室。此時就會出現拖、拉等搬運體育器材的現象,如:在地上拖裝有球的球網,球網與球都會受到地面的磨損甚至損壞。所以,我們可以在任教班級安排一到兩節課的時間教學生“如何搬運體育器材”。這樣,他們在以后搬運體育器材過程中,就會用正確方法搬運,可以有效避免體育器材由于搬運方法不正確而受損,從而延長體育器材的使用壽命。
八、建立臺賬,有案可查
建立臺賬是指對新購進體育器材數量、破舊體育器材報損數量、體育器材借出與歸還等情況進行詳細記載。這樣,學期或者學年結束,學校對體育器材室中體育器材數量與質量檢查時就可以依據記載簿進行一一對照。體育器材是壞了還是少了,是什么原因受損的,又是什么原因少的,就可以一目了然。對于不同原因使體育器材受損或少的,可以找到相關責任人,賠償或追回體育器材,從而進一步使體育器材得到有效的保護。
體育器材管理與體育器材室管理是緊密聯系的。所以,學校、體育組應積極有效地加強體育器材室的管理;從上述幾個方面進行科學細化,對體育器材加強管理,從而使體育器材更好、更健康、更持久地為全體師生服務。
(江蘇省寶應縣城中小學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