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雅娟
摘 要:養成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工作實踐中我們注重養成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效性,積極建構操作性強、科學合理、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養成育人模式。
關鍵詞:養成良好習慣創新機制強化認知激情導行終身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98X(2012)05(a)-0164-01
養成良好習慣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得以提高的基礎,養成教育體現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深入開展養成教育實踐研究,促進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1 科學操作創新機制構建高效工作模式
養成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工作實踐中我們注重養成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效性,積極建構操作性強、科學合理、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養成育人模式。在養成教育工作上,我們遵循學生道德發展規律,以認知為基礎,以導情為動力,以踐行為關鍵,確立了“強化認知——活動冶情——規范導行”的養成教育工作模式;在強化認知上,確立了以學生專題行為輔導、課堂教學、養成教育知識講座為主的規范的認知途徑;在開展主題活動上,安排常規活動、專題系列活動、校本特色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在規范導行上,建立監督管理機制、激勵機制等,及時反饋學生的行為表現,并進行有效調控。
為提高工作成效,我們研究制定了養成教育工作月報告制、月通報制、隨機檢查制等多項工作制度。月報告制要求各學校每月以電子圖文簡報的形式向教育局報告本月養成教育工作開展情況,不僅起到了加固工作約束框架、清晰反映工作進展的作用,還大大的提高了各學校的工作執行力,強化了工作意識,提高了工作信息整合能力;每月通過工作檢查、上報情況對各校工作進行總結,以圖文簡報形式由信息發布組通過教育網站下發月工作通報,通報的下發起到了鼓舞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各校在對比中找差距,在研究中促提高;隨機檢查制度讓我們更容易發現各校管理和學生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在嚴格的制度作用下,學校養成教育工作始終沿著務實、高效軌道前進。
2 分層培訓強化認知夯實養成工程基礎
2.1 強化領導的認知領導要率先垂范
我們啟動了全市養成教育培訓工程。組織了包括全市范圍內的校長、德育校長、幼兒園園長、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以及德育骨干教師在內養成教育工作培訓。采用集中學習與分組探討、專家引領與自學反思相結合的方式,并運用德育實地考察和經驗交流的方法,強化培訓效果。同時,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注重加強德育管理者的小規模、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使培訓工作常態化。通過這樣的培訓,使廣大教育工作者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任務、掌握了方法。
2.2 強化教師的認知教師要為人師表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教師作為公民應有的素養,而且是培養素質全面、人格完善的新一代人才的需要。所以在習慣養成上,我們提出了“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成長”的要求。基層學校按照市培訓組的工作安排,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深入開展養成教育校本培訓,從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到教師禮儀規范等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廣大教師實施養成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激發了教師自身提高和角色轉換的主體需要,引導教師在文明素養方面向更高層次邁進。
2.3 強化學生的認知學生要言行規范
為扎實推進學校養成教育、有力推動養成教育知識的普及,更好地方便教師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我們收集整理了《養成教育手冊》。手冊以學生生活為中心,以《守則》、《規范》為模本,在內容上盡量讓習慣成為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易掌握、操作性強、直觀可顯現的行為規范。執筆姿勢、坐立姿勢、待人接物的每一個養成知識點,學生都可以從《手冊》上看到。我們還把《手冊》運用到德育教學之中,開設養成教育課,通過教師課堂講解、示范、實踐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遵循“知、情、意、行”的認知規律,把知識傳授和習慣養成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課堂情境中去體驗、感悟。
3 主題活動激情導行全面推動養成深入
3.1 常規活動主題鮮明
升國旗儀式、主題班團隊會是學校德育最常規的活動平臺。各學校認真舉行升國旗儀式,規范的升旗儀式成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展示臺和練兵場。莊重的國旗、嚴肅的氣氛、整齊的隊列、富有感染力的國旗下講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教育著學生。每月一次的養成教育主題班團隊會活動是進行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載體,融合學生實際生活和現狀,寓教育性、紀律性、時代性于一體,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文明、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各學校還通過組織演講、課本劇表演、童謠匯編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來進行有效的行為訓練,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活動的實踐中得到養成上的強化和認識上的升華。
3.2 以校為本彰顯特色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上,我們堅持“以校為本”的工作原則,鼓勵各學校創新活動形式,增強活動的感染力。各學校針對工作實際選擇有效切入點,“隊”的訓練、“靜”的訓練活動等養成教育特色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教育效果,凸顯了學校在養成教育上的細節管理。特色禮儀方隊、特色書香校園、以養成教育為主題的校園大型藝術演出等活動展示了校園養成教育成果,演繹了養成教育過程中感人的校園故事和驕人的校園風采。濃郁的活動氛圍,豐富了實踐內容,拓寬了養成渠道,讓養成教育更好地體現校本特色,實現養成教育理念的提升和跨越。
3.3 家校聯動共事雙贏
學生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自啟動養成教育工程以來,我們深入研究家庭養成教育內容,通過家長學校活動,把更多的養成教育信息和家長分享,邀請家長參加學校養成教育活動,接受學校養成教育培訓。家長學校舉辦家庭禮儀學習培訓講座、開展家庭禮儀大賽,讓家長了解家庭禮儀知識,提升家庭禮儀素養,打造良好家庭環境。各學校按照教育局的工作要求,著重從家庭禮儀、閱讀習慣、健體習慣三方面入手,與家庭共話養成。良好的溝通保證了家校雙方在教育目標和教育步調上的一致。
4 典型帶動科研引領整體提高養成水平
因為區域范圍大、工作起點不同,為確保養成教育實驗研究出成果、見實效,在全市同時行動的基礎上,我們首先確定部分學校為養成教育首批實驗校,并在實驗校先后召開工作研討會,就養成教育進行專題研究,積極培育養成教育的骨干。多次組織校際間的觀摩和交流活動,展示養成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成效。學習典范,使養成教育展示出“具體化”的實踐力。定期組織督導檢查人員對全市多所學校進行養成教育評估驗收,積極發現和培育典型。通過抓養成教育,我們看到整體教育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飛躍。學校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和諧氛圍,廣大教師的職業意識明顯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健康向上。
參考文獻
[1]王雄,陳先枝.注重養成教育 培養合格人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