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平

走進著名的“中國農民版畫之鄉”重慶市綦江區,只見青翠的群山將美麗的縣城緊緊環繞,碧綠的江水相依相連,10公里長的銀杏大道、香樟大道、黃桷樹大道蓊郁蔥蘢,洋洋灑灑蔓延開來,與枝干虬曲蒼勁的參天古樹及街面上姹紫嫣紅的40萬盆鮮花交相輝映,織成一幅幸福快樂的美麗圖案,將素有“重慶南大門”之稱的綦江城浸潤在“綠色”的懷抱里。
“綠色”叩開重慶南大門
綦江是渝西片區林業大區,含萬盛經開區在內,全區有林業用地面積199.17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48%,森林面積164萬畝,森林覆蓋率39.8%,林木蓄積量達到669萬立方米。
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建設渝南門戶生態屏障”這個目標,竭力打造“綠山、富民、活行業”的生態縣城,以“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落腳點,全面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天保工程等三大重點工程,扶持發展木瓜產業、花椒產業、獼猴桃產業、筍竹產業、眼鏡蛇養殖等特色產業,扎實做好林權改革、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森林覆蓋率由2008的34.8%提高到39.8%,提高四點八個百分點,2011年底榮獲“重慶市級森林城市”稱號,為渝南門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記者了解到,為了給綦城人民提供一個濃綠如黛的生態宜居環境,近年來,綦江區“林業人”以森林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為抓手,快速推進了全城造林綠化工作:在綦江城四周可視范圍的第一層山脊栽植綠化大苗350余萬株,馬尾松苗70萬株,建成5萬畝城周森林屏障,將綦城層層包圍,實現了森林圍城的目標;將九龍大道、通惠大道、濱河大道、黑山谷大道等6條主要街道打造成森林大道,完成營盤山公園、萬盛公園等5個公園共1470畝綠化和12個小型社區公園建設,美化、綠化了城市主要節點,基本實現市民“開門入園、推窗見綠”目標;在渝黔高速路、綦萬高速公路兩側建設10米寬的景觀林帶和50米寬的產業林帶,在萬盛至黑山谷、綦江至古劍山兩側建設30米寬的景觀林帶,扮靚了綦江的門戶公路;建成了萬畝木瓜、萬畝花椒、萬畝銀杏、萬畝獼猴桃、萬畝筍竹、萬畝尾巨桉、萬畝馬尾松、萬畝竹柳等八個萬畝示范片,使農村綠化呈萬畝規模推進;對魚攔咀水庫周圍第一層山脊的坡耕地全部綠化,并在水位線以上栽植直徑3?5公分的杜英、重陽木、天竺桂、楊柳等樹種,形成了帶寬50米的水源涵養林共計2400畝,在主要溪河兩岸栽竹10000余畝,建設千里翠竹畫廊,凈化城市飲用
水源……
據統計,2008年以來,該區累計投入12.5億元,新造和補造森林61萬畝,其中共完成森林工程建設達44.6萬畝,使全區綠化水平得以提檔升位。
欣欣向榮的綦江林業灌注著全區人滿腔的期待,輝煌的綠色事業更是“林業人”用汗水和耕耘堆砌的不倒“長城”。
為了讓荒山披綠,為了讓大地回春,近年來,該區對86.3萬畝天然林資源進行了嚴格的管理,與20個街鎮、2個國有林場、古劍山景區管委會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全面推進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分山到戶率94.15%,發證率99.1%,林權證換發率100%。在管護中,綦江林業局根據天然林的實際分布情況,按照“相對集中成片、利于集中管理”的原則,打破鎮域界限,將全區的保護區劃成4個區域,對各聯防區內所有的鎮和部門實行聯防協作,綜合治理。其首創的片區聯防機制得到市林業局高度贊譽并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在森林防火上,該區組建了兩支森林防火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提升了全區森林防火應急救援能力。
森林資源的有效管護,使得綦江區的山更青了,林更茂了,水更綠了。但林業系統的同志們知道,愛林不僅僅是要守住青山,更重要的是筑起一座“綠”城。林業建設是一項全民性的公益性事業,一個人能建起一片林,但“綠”不了一座山,只有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愛林、護林的積極性,才能讓山川更秀美,真正實現“綠山綠水綠家園”的宏偉藍圖!為此,該區積極利用宣傳車、有線電視等傳媒工具廣泛宣傳了《重慶市全民義務植樹條例》及防火宣傳,提高了適齡公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的熱情。
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增收。如何破解?多年來,綦江林業局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著破解之法……
早在2007年,綦江區政府即制定了一項規劃,決定在綦江開發10萬畝的木瓜種植基地,將木瓜作為兩大重點農業產業之一進行扶持發展,達到發展本土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目的。
如今,五年過去了,綦江的木瓜林已然頗具規模,面積達到10.45萬畝,形成了一批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木瓜深加工企業,年產值上千萬。木瓜產業項目也被區政府列入三個農業產業骨干項目之一,成為全市最大木瓜生產基地,2011年被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評為中國木瓜無公害科技創新示范區。
令綦江“林業人”倍感欣慰的是,木瓜產業方興未艾,為全區林農挖到了第一桶“金”,花椒、獼猴桃、筍竹三大林業產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據了解,該區花椒種植面積已達12.49萬畝,形成石角、永城等多個萬畝基地,廣大椒農在花椒產業建設中得到實惠,花椒已成為群眾喜愛的林業產業項目。建起獼猴桃基地2萬畝,投產1.5萬畝,產品深受市內外親睞。筍竹產業異軍突起,建起方竹基地3.5萬畝,麻竹1.5萬畝,年竹筍6000噸,產值2400萬元。
“我區木瓜、花椒、獼猴桃、筍竹已逐步投產,每畝可給農民帶來2000至4000元的收入,是種糧的2到3倍!”綦江區林業局局長潘須紅告訴記者,幾年來,林業產業已成為該區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綦江區四大產業總規模已達29.94萬畝,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