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 要:明確了新材料的定義,描述了新材料產業在國外的發展現狀及技術前沿;最后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的進行了前景展望。
關鍵詞:新材料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6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b)-0242-01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的或正在研發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傳統材料更為優異的性能。目前,新材料產業的范疇按應用領域和當今的研究熱點劃分包括電子信息材料、光電;生物功能材料;能源材料和生態環境材料;高性能先進陶瓷材料及新型工程塑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溫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金剛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粉體、納米、微孔材料和高純金屬及高純材料;表面技術與涂層和薄膜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新結構功能助劑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1 國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
1.1 國外新材料產業分布格局
新材料產業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支撐著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各個國家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重要領域。2000年,美國政府制定的“國家納米技術計劃”被列為第一優先科技發展計劃。德國通過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在9大重點發展領域均將新材料列為首位,將納米技術列為科研創新的戰略領域。日本新的5年“科學技術基本計劃”重點發展新材料技術[1]。
全球新材料產業呈現明顯的交叉聯合化、民用化、區域集中化、綠色低碳化四大趨勢,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上下游進一步融合、多學科交叉和多部門聯合進一步加強;高性能、低成本及綠色化發展趨勢明顯;二是隨著新材料產業不斷的整合和重組,世界新材料主要生產商為杜邦、巴斯夫、拜耳、GE塑料、Ticona、陶氏化學、日本帝人、韓國LG化學等大型跨國公司,生產技術也主要被他們壟斷;三是國際巨頭均在全球范圍內擴張,已形成全球產業鏈,全球化經銷趨勢日趨明顯,亞太地區發展迅速,已正成為投資熱點;四是產業規模在繼續擴大,新品種層出不窮[2]。
1.2 新材料技術前沿
半導體硅材料市場和生產已經形成壟斷。有機硅材料則由DowCorning、GE、Wacker等少數公司控制了全球市場;有機氟材料由3M、ATO和ICI等7大公司占據了全球90%的生產能力。世界上大型的化工新材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他們掌握著化工新材料90%的市場份額,并壟斷了先進的產品生產技術。
(1)全氟橡膠FFKM。FFKM是一種高性能高價格的密封材料,到目前為止,它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膠料[3]。美國的Parker、Evco等公司推出。
(2)氟塑料包覆橡膠產品包括FEP(氟化丙烯)和PFA(全氟化合物)等氟塑料品種,上海億岡、EVCO、Fluorten等公司推出。
(3)獨特的聚氨酯材料。德國Simrit公司開發出拉伸強度4000磅的低溫聚氨酯。
(4)聚四氟乙烯(PTFE)復合與改性。無油潤滑密封件,華爾卡用在國內多家知名壓縮機。
(5)電磁屏蔽硅橡膠復合材料產業。吸波硅橡膠主要生產集中在歐洲Emerson和Cuming公司以及韓國的AM-IC公司等[4]。
2 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
2.1 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水平
新材料是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革命性力量,是事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發端于國防軍工領域,在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過程中,國家給予大力支持,進入新世紀以來,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超過650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約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機硅、超硬材料、特種不銹鋼、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產能居世界前列。我國自主開發的鉭鈮鈹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鋼、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間位芳綸和超導材料等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
2.2 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位總產值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研發投入明顯增加,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10個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新材料銷售收入超15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培育20個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專業性骨干企業;建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實現碳纖維、鈦合金、耐蝕鋼、先進儲能材料、半導體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膠、聚碳酸酯等關鍵品種產業化、規模化;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若干示范推廣應用工程[5]。
雖然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較快,但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比較困難,產業發展模式不完善;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不夠。
3 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1)我國新材料產業集中度不高,因而需要加強培育龍頭企業,發揮行業帶頭作用。建議政府部門通過中大關鍵技術的實施,扶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上下游產業鏈集約化程度高、市場應變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在技術和產品上鼓勵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在行業內起到輻射和引領作用,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2)作為新材料市場需求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國際材料巨頭產業轉移的重要對象。十二五期間,發展新材料產業,務必抓住拜耳、杜邦、GE等國際大企業在中國布局的良好契機,加大資源優化重組力度,通過科技進步實現產業結構的戰略升級,通過兼并、重組,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過剩落后產能,重點支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技術項目。
參考文獻
[1] 史冬梅,潘堅.國內外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J].新材料產業,2000,12,85-93
[2] 陳文龍.國內外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化工新型材料,2003,31(2):1-8
[3] 唐毅.全氟橡膠的性能及其應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4,32(11):60-63
[4] 許妃娟,邱祖明.國內外特種硅橡膠材料的研究進展[J].CHINAELASTOMERICS.2009,19(3):60-64
[5]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