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燕 劉冰
摘 要:校園景觀一方面是指人文、自然等靜態景觀,另一方面也包含師生們在校園里演繹的多種動態生活現象。動靜結合,它是教育和空間緊密結合的產物,其最大特點就是在學校這個地域范圍內存在,且含有強烈的育人意向性。
關鍵詞:人文精神校園景觀學校環境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b)-0253-01
1 景觀設計與校園文化的構筑
1.1 歷史文脈
大學是百年育人之地,其本質是生產知識、創造知識的場所。大學校園不僅需要有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知識傳授和交流,還需要有可供教師與學生共同攜手生產或創造知識的實在物質場所,這就是大學校園空間的實際所需,是其它形式所不能取代的空間。以北京大學為例:
1.1.1 規劃理念
(1)體現歷史的傳承性與北大的人文精神;(2)建設知識型的社區、營造創新的社區氛圍;(3)營建生態型園林式的豐富和諧校園景觀;(4)實現大學校園空間持續性的成長。
1.1.2 規劃方法與總體景觀格局
(1)規劃方法:近期與遠期規劃相結合,近期內重在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后勤服務社會化,對學生宿舍區的綜合改造,優先發展調整文科教學科研用地,營建良好的教學科研內外部空間環境。按照一流大學的水準,結合我國的具體現狀,設定合理的空間密度。維持合理密度,盡可能增加室外活動等開放空間。
(2)總體景觀格局:校園景觀規劃的總格局為:“一塔湖圖”之總意象;“兩橫一豎”之主軸線;開放式中心綠地貫穿燕園;“園中園”式的古典園林新貌。
1.2 校園精神
校園是一個質樸、純真的世界,充滿著童話與幻想,顯示著真誠與希望。校園文化是以校園實體空間為載體,以校園群體文化精神為主要支撐的。它是學校教育的產物,同時又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的載體,對師生產生直接明顯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成功的校園文化,能積極引導師生的思想和生活,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在學校各方面工作的共同效應下,增強學校凝聚力,優化育人環境,擴大師生視野,從而提高師生整體素質。
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方式多種多樣。如在校園內設置黑板報、讀報欄、宣傳欄;組織學生自辦小刊物、廣播站、記者站和文學社,定期舉行時事報告會、專題演講會、革命傳統教育會,在重大節日如元旦節、教師節、國慶節舉行文藝演出活動等等。定期舉辦師生作品及感言集中展示等,這些精神上的東西都需要校園物質建設作為載體。
2 景觀人文和校園的密切關系
2.1 硬質景觀設計
2.1.1 景觀構筑
景觀構筑一般包含水井、雨燈柱、垃圾筒等必要設施。以前人們往往片面重視大景觀效果,而忽略對景觀構筑物的一些藝術考慮,現在伴隨人們思想意識和審美能力的不斷積累與提高,設計者為了取得了很好的視覺效果慢慢懂得將景觀細部多加考慮。國外在這方面表現的很突出如:檢查井井蓋的處理。國外對井蓋進行細部研究,他們在景觀構筑物的設計中恰當地用五顏六色的圖案對井蓋加以修飾,使井蓋和周圍景觀有機結合,某種程度上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在中國幾乎不對井蓋做修飾,雖然已出現一些預制的褐色井蓋,但它沒有任何內涵視覺效果一般。
2.1.2 鋪地
園林景觀設計的一個重點就是鋪地,特別以廣場設計表現尤為突出。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廣場都是由于精巧的鋪裝設計而使人們印象深刻。如澳門的中心廣場、羅馬市政廣場(米開朗基羅設計)等。然而我們現在的設計對于鋪裝的研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仔細琢磨還不夠,沒有話精力去研究怎樣發揮好鋪裝對景觀空間構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檔次,實際上并非如此。高檔的材料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選材要恰如其分。
2.1.3 墻體
眾所周知的墻體一般采用磚墻和石墻。雖然古樸,但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受歡迎的是蘑菇石貼面。它的種類變化多端,材料有了很大改觀,例如用于分隔空間的浮雕墻,用于護坡擋土墻等。隨著時代迅猛發展,墻體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防衛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種藝術感知與親受。現代玻璃墻的出現是一個很大飛躍,由于玻璃的透明度比較高,因此采光非常好,極大地推動了現代景觀的創造發展。
2.1.4 小品
城市景觀中的“城市家具”指的是小品。它的種類繁多,像座椅、健身器材等。座椅是景觀中最基本的設施,它的布置值得仔細琢磨。一般來說應該在具有一定的安全與防護性的地段設置座椅。空間要親切宜人且具有良好的視野條件。西單文化廣場因為沒辦法在廣場上擺滿座椅,只能在狹窄的道路旁擺了一排座椅,游人沒有其它可坐設施,只好坐在上面,其實這種設計沒有合理的依據。由此可見,設計必須提供輔助座位,如臺階、花池、矮墻等,這樣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2.2 軟質景觀設計
2.2.1 水體
水體一般分為動與靜。動水通常是指瀑布、溪澗、噴泉等,靜水通常指的是湖、潭等。在現代景觀的應用中噴泉可以說是普遍流行,一般可以利用噴泉的聲、形、色、光等產生聽覺、視覺、觸覺等藝術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然而在實際的設計中人工的痕跡回或多或少的展現出來。假如可以將自然和人工巧妙結合,那校園一定會呈現出另一種色彩。
2.2.2 植物
植物造景在藝術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被理解為“利用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并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從而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景致,供人們觀賞。”植物造景和其他要素不同的是它的生命特征,具有時間性的概念特征,這也是其的魅力所在。
除此之外在設計中還要重視陽光、和風、天空、雨露等因素。它們是大自然所賜予人類的寶物,人類在創造自然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要素,從而設計出許多大地藝術景觀,有效運用到校園空間中去。
3 結語
當今時代對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能再忽略校園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文化職能了。景觀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不能只停留只它的基本物質保障價值與社會文化價值的層面,而要重視其文化素質教育的價值。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和精神。學校發展的靈魂是校園精神,它可以匯集人心,展示學校形象與提高學校文明程度。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提升高等院校的文化品位。大學生的人生觀受校園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任何專業課程所無法比喻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健康、向上、豐富、有序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個性品格形成也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
參考文獻
[1] 張善榮,楊倬.高等學校建筑與文化[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4.
[2]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