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秀娥
摘 要: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曾受到各中職學校的高度重視。如何調動中職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的興趣與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成為中職計算機教師們的共同關注點。我認為案例教學是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本文以Visual Basic語言為例,談談如何選取好的教學案例來提高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案例教學Visual Basic計算機程序設計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a)-0193-01
計算機程序設計是計算機的主要應用之一,在中職學校開展程序設計語言的教學對提高學生掌握基本的編程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本身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高校擴招所帶來的學生基礎的薄弱,使得當前中職學校在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與不斷地探索,我認為采用案例教學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所謂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及教學目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一個出色的案例,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實相互作用的工具;一個出色的案例,是以實際情景中肯定會出現的事實為基礎的課堂討論。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是計算機軟件專業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本身具有內容多、難度大、不易掌握等特點,抽象的基礎理論知識只能告訴學生最基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還需要學生知道如何靈活運用到實踐編程中。所以,案例在程序設計語言中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案例教學的好壞、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案例選取是否恰當。那么如何選取好的案例呢?我以Visual Basic語言為例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個人看法。
1 當前在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普遍反映難學,提不起學習興趣,學不到知識。
問題二:教師普遍反映難教,課堂上認真學習的人很少,及格率很低,自己在教學上沒有成就感,職業倦怠感明顯。
問題三:教學過程中,課堂問題行為(如上課睡覺、講話、不配合老師、不交作業現象等)較其它課程要多得多。
2 原因的分析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些現象的產生?固然,學生的基礎薄弱特別是英語、數學比較差是一個主要原因,也是阻礙他們學習該門課程的最大障礙。但這是一個事實,是我們任何一位從事職業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現實。面對他們,我們不能望而卻步,一味地去埋怨是起不到效果的,要真正想解決問題,最好就要去不斷地摸索,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點,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探索新的解決方法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分析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其它原因。
(1)教材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實際,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2)教學方法單調、呆板,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教學實踐時間安排偏少。
3 案例的選取
針對前面的分析,我們才能對癥下藥,選取出有益于知識掌握的、效果較好的案例。下面以Visual Basic為例來談談計算機程序設計中案例的選取問題。由于內容較多,從整個體系看分為三大部分:Visual Basic基礎理論知識、Visual Basic界面設計、Visual Basic高級應用。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還應注意考慮各部分的不同特點,把握重點,選出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典型案例。
在講解基礎理論知識部分,其中很多理論問題是很難用抽象的方式來解釋清楚。比如:“前測試”循環與“后測試”循環語句的區別;全局變量與局部變是的作用域;三種排序方法的操作原理有什么不同等。因此,在講述這些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就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輔助教學,通過案例向學生引證知識點的功能,再利用流程圖形象地描述程序的執行過程,讓學生在案例學習中進一步準確、掌握。比如“起泡法”的排序方法,該排序法的關鍵是在于數據的比較和處理。因此,在講授這個問題時,我選擇了這么一個案例進行。例:用“起泡法”對6個數從小到大排序。我采用圖示法,通過用圖例的比較,就能使學生明確“起泡法”的基本思路與編程和要點。
在講解具體綜合應用部分時,我們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編程技巧。比如:可以使用Mmcontrol控件、MediaPlayer控件或API函數三種不同的方法去編寫一個多媒體播放器,授課時采用了比較法案例進行分析。這種比較法案例既可以把控件的使用方法傳授給學生,又可以利用這些案例把控件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來,方便學生區分和掌握。
為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我們應該設計一些案例來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階段,除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應用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把所有知識點聯系起來,能夠較為全面、完整地運用。因此,在本階段就要運用一些典型案例過程中,應選擇一些綜合性強,一個程序就包含多個知識點的案例。比如:設計一個簡易電影院。它里面可以包含多媒體播放、數據庫統計等內容。在案例分析中一層一層、一點一點地把這些內容理清,把相互間的關系處理好,實際上也就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全面復習,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在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復習了有關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上面分析可知,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教學過程中,選取案例必須帶有可讀性、時代性、典型性、個性、難易合適、大小合適,有助于說明所講內容的案例,選好了案例進行案例教學才能使學生直觀地、形象地學習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獲取有關的知識,更多地是為了應用。幾年來的實踐探索證明,案例教學的確是課堂教學創新性教學實踐的一種好方式。有助于促使教師的教育觀點的轉變,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主體實踐為主,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和健全人格、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思想;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教學的起始階段得以順利入門,在整個學習階段保持對學習的高度興趣,實際應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