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懿
摘 要:初中生物實驗課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進行實驗課的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生物實驗課的教學效益,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初中學生這一年齡段的特點,積極創設實驗探究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投入,學而不厭,從而真正提高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教學效能。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課 實驗探究情境 情境創設策略
在初中生物實驗課上,創設探究情境能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同時明確研究目標、探究方向,使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教學效能就會更高。
一、創設實驗探究情境的重要作用
1.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初中生物實驗課設置實驗探究情境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中學生具體表現為情感興趣、操作興趣、探索興趣和創造興趣,四種興趣水平是逐級升高的。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循循善誘,使學生好學、樂學,在實驗探究情境中達到掌握生物知識,提高實驗能力、探究能力的目的。
2.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物課堂要體現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生物課程理念,這種新理念滲透到具體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實驗操作,一邊在實驗中習得生物知識,一邊用獲得的知識去解決所創設情境中的生物問題。
3.培養實驗探究能力。
用實驗來探究生物知識,也是一種學習能力,通過真實的實驗情境,結合逐漸深化的問題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并從中體驗到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熱情,同時使用實驗探究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
二、創設實驗探究情境的策略
1.設置問題情境,激起實驗探究驅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經常因為一個個懸疑被激發。教師要善于設疑,精于提問。在初中生物實驗課中,要激起學生探究的驅動,教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創設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教學情境,誘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逐步提出探究設想,明確探究方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蘇教版七年級《植物種子的萌發》一課時,我在課上創設問題情境:植物的種子在萌發時需要陽光和氧氣嗎?在萌發的時候,是先生根還是先發芽?學生被這一涉及身邊事物的問題所吸引,紛紛議論。經過短暫的騷動后,學生分成兩大陣營,誰都不服對方的觀點。我于是讓學生回去進行試驗,觀察幾個不同植物種子的萌發,要求每個學生在親自做實驗的過程中把仔細觀察到的現象記錄成植物種子萌發實驗觀察報告,看誰設計的實驗最合理,結果最準確。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成就感。
2.構建自學情境,獲得實驗探究體驗。
實踐證明,在建構的實驗教學情境中,學生通常被生物現象吸引,積極探究新知,主動在大腦中構建生物知識結構,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學習生物。因此,為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教師必須首先在備課預設的環節“備學生”,細析學生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科學素養。例如在教學《血液循環》這一節課時,我由結合我國古代醫生“切脈”用于診斷疾病的事實,將學生引入情境,然后讓學生自主實驗,指導學生測量自己安靜時的脈搏和下蹲運動后的脈搏,使學生學會脈搏的測量方法,通過不同人脈搏數據的比較,加深學生對脈搏的理解。這樣學生在自主實驗、自我探究的體驗中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3.創設合作情境,分享實驗探究成果。
生物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創造機會,布置任務,讓學生共同參與,合作完成實驗。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范圍內,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間內在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各組得出的結論雖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培養學生自主獨立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共同實驗探究的情境中,學生探究合作交流,最大的收獲是形成合作意識,實現學習互補,同時提高探究能力,分享探究性學習的成果。
4.生發生活情境,提高實驗探究效率。
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中教師要重視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感受到身邊的生物現象離自己如此之近,自然會提高學習主動性,同時通過實驗,提高對生物現象的認識,并指導生活。例如學習《周圍的生物世界》時,學生已有小學自然知識基礎和生活體驗,但對于“什么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等問題的回答不一定全面,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學生在實驗中會有討論和爭論,教師可引導學生達成共識,一起歸納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讓學生主動關注身邊生物的生存狀況、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
三、創設實驗探究情境要注意的問題
1.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努力體現“探究”的過程性。
發現問題遠遠重于解決問題,因此實驗的重點是“探究”,而不是驗證。在課堂中教師要定位好師生的角色,創設情境是手段,目的是誘引學生去主動探究,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是培養學生情感意志、學習技能、科學態度的一個重要過程。
2.要恰當地運用分組討論,努力體現教學的全體性。
只要是課堂,必定離不開討論和交流,在實驗課上,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操作實驗,課堂討論都是進行實驗探究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放開時間和空間,切不可走過場,更不能越俎代庖,讓學生進行真正的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3.要積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體現課堂的民主性。
師生關系和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形成合理的學習競爭機制,這已成為共識。在課堂上,我們要善意對待學生的錯誤,即使學生故意刁難也要用真誠的語氣指出其不足,同時肯定其合理的部分,讓學生消除探索學習中的恐懼心理,產生安全感。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張麗萍.關于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感悟.學習方法報·教研周刊,2011,(37).
[2]艾永潔.初中生物課堂開展“問題教學”初探.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3]董玲.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創新,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