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王華 周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筑結構選型》這門課程的特點及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只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建筑結構選型》 特點優化措施
結構是建筑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建筑物的體型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結構形式,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室內空間都與建筑結構的選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建筑結構選型》是建筑學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系統地介紹了常用的建筑結構形式,使建筑專業學生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具有結構總體知識,對所設計的建筑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及結構形式有所了解。
1.建筑結構選型課程的特點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建筑結構課程的特點
建筑結構選型課程全面系統地介紹常用的建筑結構型式,包括梁、屋架、剛架、拱、薄壁空間結構、網架、網殼、懸索、拉力薄膜結構、混合空間結構、多層建筑結構、高層建筑結構、平面樓蓋結構、樓梯等,并對上述各種結構形式分別介紹其結構組成、受力特點、布置方式、適用范圍、構造要點等[1]。
本課程涉及理論面相當廣,有建筑力學、建筑結構、房屋建筑學、建筑構造等專業基礎課程。建筑結構選型中介紹的每一種結構形式都有其特點,跨度大,內容多,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較好地學習每種結構形式的知識點,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1.2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2.1力學知識缺乏,課程安排不合理。建筑結構選型所涉及的課程,力學基礎尤為重要。可是將建筑結構選型與建筑力學排在同一個學期,這樣往往造成學生連基本的力學概念和意識都沒有。特別是在介紹各類結構形式的受力特點的時,學生由于沒有力學基礎,對于所教授的內容覺得深奧、難懂,沒有興趣。
1.2.2教學方法不得當。建筑結構選型課程的教學安排基本上都是理論課教學,單一的填塞式教學,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
1.2.3學生缺乏技術觀。建筑類的學生基本上重點都放在建筑設計類的課程上,主要的興趣都在設計一些獨特、個性的方案上,忽視了方案后期的結構技術問題。目前建筑學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設計過程中過分追求藝術形象,感性意識強,而缺乏對技術的理性思考,技術表面化、簡單化的問題。
2.優化建筑結構選型課程教學的措施
2.1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2.1.1傳統的板書教學,學生聽到的都是枯燥的理論,難懂的公式,圖片也僅是教材上的黑白圖,很難在腦海中形成豐富的形象,很難將所學的知識跟實踐聯系起來。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建筑結構選型大量的建筑實例以直觀生動的形象呈現給學生,采用大量真實的圖片、視頻,把枯燥的理論用可見、可聽的形式表達出來,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共鳴,使學生有很大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所學的內容也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1.2結合實際和案例教學。藝術來源于生活,建筑藝術也不例外。建筑結構選型課程中介紹的各類結構類型,很多是自然界中巧妙的結構給我們的啟發[2]。例如,介紹到薄殼結構時,聯系生活中常見的蛋殼、蚌殼;講到薄膜結構的充氣膜結構時,可與肥皂泡聯系在一起。學生覺得原來這個難學的課程和生活很貼近,自然興趣就會提高。學生日常見到的建筑物,很多是建筑結構選型知識的應用。鼓勵學生自己多觀察,多安排參觀實習的機會,將課堂知識和實際應用聯系起來。
2.1.3將簡單的教授與學習變成相互的討論式學習,培養學生自學創新、運用知識的能力。現在的教學過程強調互動,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要將傳統的以老師講授為中心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并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圖書館、互聯網,搜集資料,也可以通過實踐學習提出問題,并將所了解的結構類型、實例拿到課堂上同大家討論。這樣既能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又能使同學們有互相學習的機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創新能力主要采取做結構模型的方式,讓學生用將學到的知識和自己想象中設計的建筑造型以結構模型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計算,最終將自己的設計成果呈現出來,整個過程有切實的體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2知識交叉,優化內容。
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化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托,因此對于教學內容要進行整合與優化。首先,要打好建筑力學的基礎,建筑結構選型中每介紹一種結構形式,首先就是其受力特點的分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力學的基本知識,由淺入深,讓學生理解結構形式和結構設計之間的聯系,形成整體的結構意識。其次,建筑結構選型是多學科的融合,很多學生對建筑設計課程有興趣,可由此引出課程內容。如新世紀我國出現了一大批造型獨特的新建筑,如“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等,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實例出發,由建筑設計談到建筑結構選型,再由選型談到結構設計、材料選用,再到建筑施工,等等,使學生對一個建筑藝術品的完成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認識,理解建筑設計與建筑結構之間的關系,建筑結構選型對建筑設計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對建筑造型的影響,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產生對建筑結構選型的興趣。
3.結語
在講授過程中,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整合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優化設計的思維模式,在進行建筑方案的設計時運用所學的結構形式的知識合理地選擇結構體系,實現自己的設計理念,全面提高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建榮.建筑結構選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4,3.
[2]李廣軍,王文仲,馬千惠.建筑學專業“建筑結構選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