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宏
每次培訓,我都懷著前所未有的熱情與謙卑,以高度認真與執著的態度觀看視頻、聆聽指導。經過近十天的培訓、討論、交流、分享,收獲很多很多:有對近似我校“271”課堂模式的驚訝,有對課堂駕馭與靈活處理的啟示,有對學生活動趨向更自主的借鑒,有對日后教學工作改進與提高的思考,更有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緊迫感。具體從下面三個方面說說感受。
一、應該讓讀書沉浸在血液中
“不讀書的人,天和地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讀書的人,天和地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
在培訓中,特別把閱讀作為一個專題進行研究,這說明閱讀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已經被充分地認識并逐漸重視起來,這也是與往年不同的一個很明顯的改變。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閱讀的目的不同,有人是為了在書中尋找樂趣,消磨時光。有人是為了積累素材,提高作文成績,也有的人是為了開闊眼界,豐富見識。第一種人未免對閱讀太過隨性,他們往往不會從中獲取丁點東西,第二種人帶著功利的心閱讀,雖然會有所收獲,卻因心理負擔過大,讓閱讀這樣一件美好的事變成一種煎熬。我想閱讀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在文學中熏陶靈魂,提高修養,充實心靈,從而完善人格。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閱讀達到一定的量,你思想的深度會提高、語言的內涵自然會豐富,而語文成績的提高等只是附帶的收獲。真正讓自己受益一生的便是從閱讀中獲取的無法用物質衡量的精神力量。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與學生同步閱讀或者先于學生閱讀,做好榜樣的作用,然后對學生進行方向引領與指導。
要讓學生明白讀書可以使人聰明,可以培養人的思想與人格。除了在“書香校園”的推動下,師生的讀書活動要轟轟烈烈、有聲有色地進行下去之外,我們還要思考:怎樣能夠保證閱讀的效果呢?如何才能讓同學們讀的書最終塑造心靈,提高素養呢?除了精選同學們喜歡的書目、每節課對閱讀提出必要的要求外,我們還讓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保持演講興趣,保持積累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閱讀、展示、積累機會和平臺。“其實每一個孩子心靈最隱蔽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那么我必須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二、老師退居幕后亦有一番風采
“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
在素質教育春風的沐浴下,全省的學校開始由按兵不動到躍躍欲試,到現在大有打開門改革課堂之勢。在觀看了課例后,我受到很多啟發。老師再也不是只會讓學生背背課文,寫寫字的教書先生,而真正要成為一個全能的教育者,這是時代,也是課改與學生催促我們必須完成的轉變。通過十天的培訓學習,我又一次想問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什么,王棟生在《不跪著教學》中說是教師“設法幫助學生搞到一張進大學的門票”“在培養語文素養的同時給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種子”。將課堂多種方式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掌握對某一問題發表評論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可以對自己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基本退居幕后,不像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跟著老師走,而是教師跟著學生走,學生走到臺前。在課前大量準備工作時,他們完全可以勝任點評與修改的角色擔當,老師干什么呢?退居幕后不是無所事事,不是站在一邊看熱鬧,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認真傾聽學生的看法,仔細斟酌,及時發現問題和閃光點。及時糾正錯誤,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表揚學生評改中的優秀做法,激發興趣。另外,老師要適當煽情加油。我們不怕煽情,對“煽情”要把握分寸,力求真實,因為只有真實才能有感情;有真感情的課堂才是好課堂,有真感情的課堂才是有效的受學生歡迎的高效課堂。
蘇格蘭哲學家休謨說:“幸福與其說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說是用情感的這種敏感性來達到的。如果一個人具有了那種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滿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從一首詩、一段推理中獲得的歡樂要比昂貴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歡樂更大。”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學校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然后教給他們感受幸福的能力。希望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可以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讓學生在更自主、更開放的空間展示屬于他們也是屬于我們的精彩,師生真正感受到課改帶來的欣喜,做有幸福感的老師和學生。
三、我拿什么提升自己
“在生命的旅途中一路采集,一路收獲”。
應該說每次培訓所用的課堂視頻,針對性強,符合教學實際;可操作性強,日常教學中可以使用。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山東省素質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課堂改革已經全面鋪開。當然這也讓我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意識——怎樣才能不落后別人?我們需要做什么?
如果一位教師僅僅滿足于已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簡單重復。有這樣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經驗的機械相加,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才會隨之不斷增長。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教學反思是每個教師的基本功,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畢生追求的目標,讓教學反思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動機,讓教學反思成為我們打造高效課堂的推進劑。
只有自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深、看得準,才能為人所折服,為人所欽佩。所以,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不斷轉變觀念,更新思路,優化課堂結構,發揮學生自主性,大膽拓展課堂質疑、解疑空間,讓課堂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舞臺,進一步推動高效課堂的發展。在高效課堂深化改革中,不能被推著走,而是爭取走在前面,發展自己,提升自己。
播下一種觀念,收獲一種心態;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有句話說,只有卓越的人,才會努力尋找不滿足的地方,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次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相信語文組全體同仁在素質教育號召下,在學校高效課堂這片天地中,會鼓起激情的風帆,帶著一如既往的執著,用自己的努力尋找不滿足的地方,在教學的旅途中一路采集,一路收獲。
培訓活動,使我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更加明確了奮斗的方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將繼續加大課堂研究力度,真正在“能力”和“高效”上下工夫,并期待在新一輪的課堂中,再創佳績。
最后,借用《月臺》小詩結束:“是起點,但愿不是終點,是開始,但愿不是結束,是出發,歸宿尚待尋求;是離散,歡聚當可期待。”培訓結束,但是我們的思考沒有結束,我們的探索也沒有結束,我們只是踏上了新的征程。